旅行只是一片阿斯匹林

旅行只是一片阿斯匹林

2015-12-04    21'12''

主播: 红酒泡泡

101 4

介绍:
旅行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2014-06-11 我爱阳光 路边社传媒 开头:我觉得在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没有基础去旅行的情况下执意旅行,要命的不是钱透支了多少,也不是时间花费了多少,最要命的是自己明明处在深渊中,却认为自己活出了自我,比大多数人都幸福。 最近从微博看了一些帖子,发现现在的毕业生真是越来越“无畏”了,动辄就是出门远行,走长线环全国,似乎没有走出去就虚度了青春似的。有的不惜花光自己几年的积蓄,还有的沿途乞讨。 虽然不怎么看游记,但认识的人多了,总会直接或间接听到些消息,自己也一直关注着走在路上的人。我也看到,有不少人旅行后出了书,成了名,有了艳遇,嫁了老外。大多数人在博客和文章里,要么不停地发美食美图,要么夸张地描述自己的所谓遇险经历。我在旅行初期也干过这些事儿。 当然可以尽情张扬自己,但是真的不要过度自我催眠,也不要给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下春药。旅行中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也请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我得说一些找骂的大实话。 首先,旅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顶多能转移下你的视线。你失恋了,失意了,失业了,即使走到南极,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找回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解决,真的不要赋予旅行太多想象和希望。出发之前,不妨最后问自己一遍:现在遇到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如果还有一丝希望,请强迫自己直面问题。 当世界不能为你改变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而旅行,就是用一种比较温柔的方式改变自己。当然如果遇到意外,就是一种粗暴的方式了。 其次,旅行是一件透支未来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你觉得你有足够的资本,那你只管走,你别找家里要旅费,最好结束后回来能自力更生,要么老老实实付出几倍的努力来工作,要么更加辛苦地创业。 而且你最好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旅行一年,要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你能不能afford?不仅仅是路费啊。 别光眼馋出书成名的人:molly漂亮得可以当小明星,拿的香港护照,父亲是电影演员,善于营销自己;安芯学精算,双学位,去之前在南方周末做实习记者;谷岳拿的是美国护照;肥肥鱼努力写东西多年了,文笔和商业头脑都很好;废柴大叔走之前在华为,而且是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个(不是优秀,也不是能力,而是才华。他即使不旅行不出书,也不会被平凡琐碎的生活湮没)。 做一个有趣的人很好,但是支撑你人生的是“有用”,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去追求“有趣”。或者除非你能把你的有趣兑现,让别人愿意为之付费。看看自己,是不是拍得比别人好很多?平时写文章能不能发表?(不是时间顺序,而是轻重主次,有趣和有用也是相辅相成的。) 旅行之前,请尽量跟家里人沟通好。我当年瞒着家里出去,深深地伤害了妈妈,让她几个月都夜不能寐。我们从以前的无话不谈,到如今一提出门她就不那么信任我,“你真的是跟朋友在一起吧?”“真的只是去公园吧?”我现在还非常后悔,如果尽早准备、提前沟通一下就好得多了。 当你无法调整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暂时抛弃一部分的责任,但是不可能逃避一辈子。可以只谈自由不谈责任吗?当然可以,只要你选择性无视。我在路上的时候,曾经非常反感别人跟我谈责任。因我自己很清楚,只要我还在呼吸,我就对吸进去的那一口空气负有责任。我一路畅行欣赏美景,就连这短暂的自由,都是这世上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已去世和还活着的人,用他们的"不自由"换来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到这一层,可以转换一下:当你在外面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候,父母正忐忑不安地躲避其他人质疑的眼神,也试图努力回答自己:孩子为什么在外面玩? TA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这代人,父母大都是六零后,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中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启蒙,即使文化水平很高,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旅行。 旅行不能让麻雀变凤凰,不能给你贴金。不是每个人出去旅行一圈回来,都能开个光的。屌丝即使环完了全球,如果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改变,也还是个屌丝。大部分人回来了,还是一样的生活。出走之前遇到的问题,一样要解决,而且因为拖延,回来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然后,旅行非常美好,但是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对我来说它的美好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出生活的无数种可能性,给了我无数故事的开头,有无数种人生供我选择。只要一直旅行,就一直能保持那种想象的虚幻快感。但是,一旦对其中任何一种可能性伸出手去,我就必然要被套住。 生活里你觉得恶心黑暗的东西,旅行中一样会有,甚至更混乱。 一些年轻的驴友,因为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干脆离家出走,好几年不回去。他们年轻力壮,有手有脚,在外面随便打个工混吃喝不是难事,偶尔论坛发个帖子好多人顶,羡慕之声一片。但在生活中,他们没有正式工作,说话做事都不靠谱,也很少回家,跟家里其他人和朋友的感情只怕也会一年年淡去。 还看到一些奇怪的人,就一直在某个地方的青旅呆着,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呆一两年好几年的都有。也不干活,不知道是之前工作攒了钱还是找家里要钱,反正每天起来除了上网和找吃的,其他什么都不干,全身散发着一股霉味儿。应该也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吧。 我想,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抛开一切去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还是给自己留个底,把它当个垫背的吧,就是说,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走,那么最后发现没能解决问题,还变得更麻烦,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死角。 请不要轻易放逐人生,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就算跪着爬着、忍着恶心也要往前走。 别意气用事出了门,走着走着,最后才发现把身边的一切都丢掉了,只有眼前的世界。 而眼前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根本不属于你。 为什么要走出这么远?因为身边的世界让人厌倦,琐碎的生活让人烦躁。但是请想一想,看到了这样美丽的景色、遇到了这么多可爱的人,自己可曾成为这其中的一部分?自己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能不能跟旅行中的自己对接起来?如果不能,还是回到生活中去修行吧。 最后,还是要讲讲老套的,就是旅行的意义。 对许多人来说,旅行仅仅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可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本身。 但是大多数一心想出去、想摆脱现有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所期待的旅行的意义,肯定是高于旅行的。但是无论如何,请活得真实一点,真实地面对自身的、生活中的问题,不要用任何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来麻痹自己。人哪,在别人面前怎么装都行,但是不要装给自己看,即使能骗一阵子,骗不了一辈子。 每个人旅行的意义都不一样,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旅行的意义,最终归于你自己的内心,取决于你如何设定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都想玩好玩的、吃好吃的、看漂亮的风景,去手工发达的地方逛街。 上学的时候没玩够,现在毕业了还想继续玩,很好理解。 长得漂亮,用了不少照片晒胸,用心拍图、写明信片、代购,都用来挣钱,大家喜欢看,也挣到了钱,也能理解。 但是非要给自己的玩找个借口,并且拔高说深度,给自己标榜个伟大的意义,我真的不能认可。 淋雨感冒、迷路就是壮游?在街上也会淋雨,住城里也会迷路。这样的旅行,无非就是跨国界吃喝玩乐而已。 因为懂的人不多,借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大肆赚取名利,更是不可取。虽无章法可循,但人心自有杆秤。 我所知道的行者中,只承认余纯顺的风雨八年徒步和杨柳松穿越羌塘无人区是“壮游”。他们要么以一般人无法做到的方式行走,战胜了无法战胜的困难,有过不可复制的经历;要么走到了人迹罕至之境,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东西。因为此前无人尝试过,所以意义如同人类登月。这年头信息如此发达,恐怕只有深入无人区才算“壮游”了。 当然,旅行本来也不是什么能立刻折现的投资,这意义也许要以一生为反射弧。 无论多么平庸的时代,都阻挡不了人们的英雄梦想。有一些梦想,诸如穷游世界,只有小人物才能实现,其他人就不必来凑热闹了。你只有去旅行,才能遇到你向往的旅行者,那些写书卖东西做节目的,都已经不是旅行者的身份了。现在看到的大红大紫的旅行明星,都是多方利益合作诞生的产物。 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呢。 路边社公众账号:iroaders 社长欢迎广大病友前来交流病情,不要放弃治疗!点击作者可以直接关注或者分享。 路边社,是由一群全国高精尖骚年组成的蛇精病机构,内容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期待你的加入! 虽然自知终须一败,却从未想过不战而降。 阅读 2028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