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公园主唱生前如果知道这件事,可能就不会自尽了

林肯公园主唱生前如果知道这件事,可能就不会自尽了

2017-07-26    15'28''

主播: 阿江的频道

90 4

介绍:
《林肯公园主唱生前如果知道这件事,可能就不会自尽了》 “我努力过,但终究一切徒劳”,这是美国摇滚乐队“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曾高吼过的歌词,或许也是他结束生命前的无声呐喊。41岁的贝宁顿日前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自杀,他的离世不仅是世界乐坛的损失,也让无数音乐爱好者震惊心碎,无限缅怀。 放眼歌坛影坛,不少耀眼的明星在大好年华却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从哥哥张国荣到新星乔任梁,多数惨剧都与抑郁症这一“头号心理杀手”有关。而声音甜美的布兰妮,特立独行的lady gaga,也曾有过痛苦的抑郁经历。 现代的很多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虽然没有抑郁症那么严重,但是也常常总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着工作和学习,长期的这种状态会对我们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危害。之所以很多人会陷入到这种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之前经历过一次或者几次重大的挫折,从那几次的经历中他感觉到自己陷入了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的困境,以至于之后遇到其他挫折时,变得很容易就以悲观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而放弃努力抵抗,这种心理状态叫做习得性无助。 就像查斯特·贝宁顿,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从童年时期被男性性侵长达6年的经历和父母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正如他在歌中所唱的那样“我努力过,但终究一切徒劳”。于是在抑郁的黑暗漩涡中越陷越深,最后痛苦不堪只好选择一死了之。 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克服习得性无助,从过往的阴影中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指出,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只能是天生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的一项技能。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叫做解释风格,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些看似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习惯于怎么解释它的发生,不同的解释风格带来了乐观和悲观的区别。苦难可以是一样的,但是对苦难的理解却可以完全不同,而不同的理解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心态。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跨度、影响范围和内外因。 首先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我们找到的原因是持续性的还是短暂性的。比如在你一次投资失败之后,乐观的人会觉得这是他们暂时还没有盈利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解决的。因此这是短暂的,并不会特别担心,更不会因此而觉得无助,反过来这会激发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欲望。但是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找到的原因是证监会无能、庄家恶毒,国际资本吸血,这些都不是你能改变得了的,持续会产生影响的,那你可能就会觉得前景一片黯淡,毫无希望可言。 其次是从影响范围的角度,我们找到的原因是普遍性的还是特定的。比如上班遇到堵车,我们认为上班高峰期遇到堵车这很正常啊!这就是特定的原因,我们不会有什么额外的心理负担。但是如果我们觉得,哎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啊!那你对其他的事情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倒霉这个事它是有普遍性的,它会影响到我们要做的任何事情,比如说我们当天接下来在工作上也出了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积极解决了,我们可能就会无奈的抱怨一声“哎呀,我今天真的很倒霉!”然后就放任问题扩大化了。 最后是从内外因的角度,我们找到的原因是人格化的还是非人格化的。人格化,强调内因,是我导致了这个结果,那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是好的。但是呢如果一发生坏事情就盲目地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这就会降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导致悲观。非人格化,强调外因,或者说是具体的原因,比如环境、运气等等。那这样的人一般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也很难变得悲观。 综合这三个维度,悲观的解释风格倾向于把坏事情的起因解读为长久的、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影响很大的和人格化的。在他们看来坏事情就是必然的。反过来,他们会把好事情解读为短暂的、特定的和非人格化的。结果,好事情就是偶然发生的。比如考试考砸了就觉得自己太笨了,怎么学也学不好;考好了呢,就觉得是不是试题简单呀,是不是碰巧了呀。这样的学生通常很难期望他们能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 乐观的解释风格,就倾向于把好事情解读为长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所以发生好事情就是必然的。反过来呢,把坏事情解读为暂时的、特定的和非人格化的。 这样遇到坏事情心情也不会太差。 所以,我们想要变得乐观,就要学习乐观的解释风格,把它变成一种思维习惯。尤其是我们要把坏事情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叫“就事论事”! 值得注意的是解释风格是事后的,它并不能帮我们杜绝坏事情,但却决定了我们是悲观的、暗淡的还是乐观的、阳光的。试想,如果查斯特·贝宁顿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践行这个方法,他可能就会逐步地从童年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不会对人生感到无助和绝望了。 斯人已逝,只愿天堂中没有烦恼,不再被阴影笼罩。而作为活着的我们,除了缅怀和遗憾,也要从中有所警醒。反思过往,做出改变,避免悲剧重演。
上一期: 什么人养活了小偷
下一期: 放下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