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雷军:豁出去,干

71 雷军:豁出去,干

2021-10-25    40'04''

主播: 独孤邦龙

231 1

介绍:
您好,这里是成长空间,我是独孤邦龙。今天为您分享,雷军的演讲:豁出去,干。 今年是小米10周年,我决定办一场演讲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同时,也对所有关心支持小米的朋友们做一次完整的总结和汇报。 一、梦想的开端 10年前,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创办了小米。那个时候的手机市场主要是国际巨头把持,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巨头,国内也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以及铺天盖地的山寨厂商。当年的手机市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但是各位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创业者,一个中关村从零开始的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听上去就不靠谱。 那么,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看上去、听上去都不靠谱的目标呢? 当时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好主意,我跟团队讲,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手机市场上做手机的都是硬件公司,假如我们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呢?假如我们把软件、硬件、互联网融成一个整体呢?假如这三样我们都精通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对纯硬件公司进行降维攻击呢? 就这样,我想出了“铁人三项”的模式,并且找到了一个“捷径”:当时硬件做的最好的是摩托罗拉,软件做的最好的是微软,互联网最厉害的是谷歌,假如把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全部凑在一起,是不是就能够做成“铁人三项”呢?当然,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2.找人 我找的第一个人是林斌,他当时是谷歌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当时他想出来创业,做一个在线音乐公司,我跟他说:“兄弟,咱们干把大的吧。”然后我就在餐巾纸上给他画了一个“铁人三项”的图,他没怎么想就答应了。 第一个人就这么找到,定下了。 接着,我又找了10个谷歌的工程师。有的甚至谈了两三次,但结果还是没有一个人来。 我当时真的很绝望,直到我谈到第11个谷歌的工程师——洪锋。他一见我,上来就问了我三个问题: 问:你做过手机吗? 我:没做过。 问:你认识中移动的老板王建宙吗? 我:不认识。 问:你认识***吗? 我:***我认识,不过他不认识我。 洪锋这三个问题一问完我就傻了,肯定没戏了。想不到最后洪峰站起来做了一个总结:“你这个想法啊,不太靠谱,不过可以试试。” 那一瞬间,百感交集,我觉得自己中了彩票,第二个人终于找到了。 一个外行来做手机,找人遇到的困难比大家想的多太多。经常有创业者跟我抱怨说找不到人。我认为,如果找不到人,是创业者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找人。 我在小米创办的第1年,花在找人上的时间超过了80%,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找人不是三顾茅庐,是三十次顾茅庐。 二、乘风破浪,开始“闹革命” 1.MIUI的故事 当团队组好以后,我们就开始创业了。2010年4月6号,我们十几个人在中关村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大家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开始“闹革命”了。 但是,我们都不懂硬件,于是决定从我们最擅长的软件开始——直接做操作系统。 没有自己的手机,怎么做研发?没关系,用别人的手机做研发。 直接做操作系统,我们十几个人hold不住怎么办?没关系,我们直接找个开源系统,干就行了。 当时,安卓刚刚起步,我们就成了国内最早一批做安卓的。 操作系统的功能极其繁杂怎么办?我跟大家说没关系,我们就把MIUI当一个互联网应用看。想一想那个年代,智能手机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能不能做的越少越好? 大家想了想,觉得能把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桌面做好就足够了。说实话,操作系统只做这4个功能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集中全部资源做这4个功能——只用了两个月就做好了第1版。 第1版做好了以后,需要找用户测试,所以我们办了一个论坛,征集勇敢者来测试。当时,如果想要用MIUI系统,还需要把自己手机的操作系统刷成MIUI系统,刷不好还有可能把你的手机刷成砖。在这么大的风险下,敢来刷机的人是不多的。 我们征集了两个星期,来了100个人。当时我们团队感动的不得了。当时我们就在想,这100个人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我们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感激他们呢?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手机的启动画面上?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决定,大部分手机的开机启动画面都是公司的logo,但是,我们认为用户比公司logo重要。 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MIUI并正式发布。当这100个用户下载了MIUI,把手机刷成了MIUI系统后,一开机看到这个界面时立刻被震住了。因为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厂商极大的尊重,我相信这100个人在那一瞬间一定被小米的诚意打动了。 当时,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也没有做任何推广,MIUI系统初期就只有100个用户。但这100个人十分支持小米,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论坛上,给我们提各种各样的意见。只要我们觉得有道理的,就立刻更改,一个星期之后发布。 第2个星期,MIUI的用户翻了一番,到了200人;第3个星期又翻了一番,到了400人;第4个星期再翻一番,到了800人。 当时,这几百个用户让我们激动不已。 当然,几百个用户的基数还是很低。 MIUI真正爆发是在哪个时间点呢?是2010年9月20号,MIUI正式发布的一个月零四天。 我们把如此复杂的操作系统当一个APP来做,用了全套的互联网方法,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所以,我觉得互联网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当时,全球网友开始帮我们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还帮我们适配各种类型的手机,在各个国家操办笔记本论坛,帮我们推广。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地全球群众运动开始了,不到一年,全球的MIUI用户达到了30万。这为我们之后做手机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的方法论,就这7个字 1.用互联网的方法做手机 我们说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本质上就是用互联网的方法论来做手机。 那么,互联网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我在15年前总结的7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们在做MIUI的时候,极其强调专注,我们把整个操作系统浓缩到了只有4个功能,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做到让用户第一眼就觉得十分惊艳。 刚开始我们只有100个用户,但小米的今天就是靠口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还有一点就是只要用户有任何意见,我们马上解决,每周迭代一次。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论完成了小米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走得非常坚实。 这一步,形成了我们后来的“米粉”,包括粉丝经济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MIUI起步以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组织了一个非常好的硬件团队,主要骨干都来自摩托罗拉。 2.真的开始做手机 接下来,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开始做手机了。结果一开始就碰了个大钉子。 我们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当然要用顶级供应链。可是,顶级的供应链商家并不理会我们。 当时,最好的手机屏幕供应商是夏普。经过多番努力,夏普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多年以后,夏普一直都是小米的铁杆供应商。 我们就是这样过关斩将,搞定了一个又一个供应商,使得小米的供应链基本上能够盈利。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当天,中午我一到现场,发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居然连门口都进不去,只好打电话叫了四个彪形大汉帮我挤进去。而我的好朋友孙陶然拿着门票都挤不进来。 小米的第一场发布会,是提前5分钟开始的。我在会场上讲了一个多小时,其实我内心很忐忑,还是怕卖不出去。 当我在台上公布“1999元”时,整个台下欢呼起来,掌声长达半分钟。在那一瞬间,我几乎手足无措了。 原本,我们计划一年内卖出30万台小米手机,但没想到,光是第一次预定,大家就预定了30万台。 收到这30万台的订单后,我既激动又痛苦,为什么?小米当时是个小公司,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生产出30万台。所以,我们经常一个星期只能卖一次,一次只能卖两三分钟。这也是被很多网友所误解的,小米手机第1代卖到790万台。 小米过去的十年有太多的故事,一场演讲很难跟大家讲明白。所幸的是,我们有一种方法能让想了解小米的人更了解小米。 2019年2月份著名传记作家范海涛老师出了一本小米传记,这是小米第一本官方授权的传记,名字叫《一往无前》。 今天,因为时间所限,我们讲不了那么多故事。10年的小米,在一年一年长大,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们今年的研发预算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今天下午我查了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里,境内上市公司里,加上未上市,将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的研发企业,我觉得小米基本上能排到前20位。 我觉得小米拥有很强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再加上100亿的研发投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献给大家。 关于如何重新创业,我不愿说给大家听,只想做给大家看。 七、小米将往哪里去? 1.小米三大铁律 那么,小米未来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我选择了用这三款产品(米10至尊纪念版、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透明电视)来代表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简单来说,技术为本是小米在未来十年坚持死磕硬核科技的态度,而米粉们关心的澎湃芯片,小米还在持续研发; 性价比是小米和用户交朋友最大的诚意,也是小米的核心战略; 而做酷的产品是小米工程师们的本分,做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是小米的愿景。 接下来我和大家说一说“小米将往哪里去”——下一个十年小米的三大发展策略。 今天我们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面对极其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绩,躺着过去的业绩上过日子,毫无疑问,过去是守不住的。要想继续不管不顾、猛冲猛打、粗放成长,毫不疑问,这条路也走不通。 2.未来发展战略 我认为,我们的第一策略就是重新创业,大胆启用创业型人才,大胆使用创业型的激励,大胆把握新的战略机遇。 第二策略是继续深化“互联网+制造”,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在继续和代工厂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小米将深度参与制造业。 目前小米已经自研大量高端装备,并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此外,小米产业基金也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未来将花大力气做''制造的制造''。 第三条策略就是“行稳致远”。小米都会用十年的长度来看发展,稳打稳扎,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小米将“和时间做朋友,绝不冒进”。 各位亲爱的朋友,今天为您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