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

2019-02-15    04'52''

主播: 靈_素_

141 1

介绍: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