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修行

用心修行

2017-02-09    14'49''

主播: *莫忧*

132 3

介绍:
背景音乐: 禅茶一味 禅院钟声 用心修行:动时守心,静时养心,言时省心,行时验心 动时守心: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尽力做到“动时守心”,守心不移,就是在事中修行。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与一个著名的禅师聊天,禅师说:“修行并不在苦行,而是在用心。出家人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够守心,不为所动。” 国王将信将疑,对禅师说:“能够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话吗?” 禅师说:“请大王明天派两班能歌善舞的宫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从监牢里放出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一个盛满油的罐子,让他小心捧着,绕过街道一周回来,如果罐里的油没有倾溢出来,就赦他无罪;命令四名兵士,拿着大刀随行,吩咐他们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哪里倾出,就在哪里立刻将他斩首。大王这样一试,便能得到证明。” 到了第二天,国王照禅师的指示去做。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禅师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结果犯人回答说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国王大怒:“你胡说八道!东街宫女跳舞,西街宫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怎么会不见不闻?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一心只顾着那罐油,怎么还有心思注意别的事情呢?所以绕过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见不闻。” 静时养心 古人云:养心贵以静,淡泊宜于性。 我们活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因为欲望有了重重负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丰富而又杂乱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所以我们变得浮躁。摒弃纷繁浮躁,让自己安静下来,静处一会儿,是一件多么难得但又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明代吴从先在读书小品《赏心乐事》里写道:“读佛书宜对美人,以免堕空。”那是古人担忧佛书里的空幻让人易生遁空之心,要用现实里的诱惑来拉住自己。 而今天,我们恰恰相反,美人太多、诱惑太多,“佛书”太少、清静太少,我们需要的是安静下来,静处片刻,在对“美人”时读读“佛书”,梳理一下自己凌乱的内心,保养一下业已磨损得吱嘎作响的心灵世界。 静处不是无奈的蹉跎和凄凉的寂寞,更不是跳出三界外的一味出世,而是心的放松、精神的充盈和生命的回归。不要菩提树也无需明镜台,只要清风拂面、明月照心,谁都能在纷扰俗世里做一个心灵轻盈洁净的精神富翁。 言时省心 孔子之教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仅次于德行,可见它的重要。 《论语》有言:“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人欢喜,大则可以全身兴邦。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鼎立之势成;皇太极劝降洪承畴,大清夺得明朝天下。 而由于一言之闪失,导致兵戎相见、血流成河的浩劫,在中外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北宋大儒邵雍说:“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意思是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别人才不会反感他的话语。 说话当然要经过大脑思考,也就是省心(内心反省),口不择言肯定会遗憾终身的。 有一句老话,“紧睁眼慢说话”,其中就有说话要经过思考的意思。话不能拿起来就说,讲话也不要着急,心情放松一点,慢慢讲,边思考边讲,这样就不会言出即悔了。 行时验心:就是在行动时要时刻保持觉醒,检验自己的行动是否保持了初衷。 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 古人又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会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样子。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 行时验心,正如林清玄所说:“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