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姜子牙”(文/德成 诵/大杜)

说说“姜子牙”(文/德成 诵/大杜)

2020-10-08    07'25''

主播: 诵者大杜

131 0

介绍:
德成感悟 说说姜子牙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1057年),原姓姜,因封在吕地(今山东),所以又称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他是中国韬略理论的开山鼻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周朝开国元勋,也是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被后世推崇为兵圣、武圣、众神之神。 他的事迹和神话到处都有,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要是谁还不太明白的,那随处都可以了解。本感悟不是只想传授历史知识,何况许多历史知识也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因为所有历史都是人写就的。而只要是人写就的,就不可能不带有写历史的人的观点、喜好、个人色彩,甚至是个人偏见。所以我们读书,特别是读历史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们只想感悟一下大家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说有什么道理?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不得不靠宰牛卖肉维持生活,后来也开过酒店、做生意。据传,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由于穷,不得不入赘成亲。史书上载,到了后来,姜子牙还被自己的老妇逐出家门,因为老太婆嫌他不会赚钱养家。但是,姜子牙人穷志不穷,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他始终不忘读书学习,不忘求师学艺,不忘研学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不忘谋划如何排兵布阵,不忘钻研韬略理论,研究安邦治国之道……到了72岁,才来到渭水之滨垂钓,而且使用直钩,故意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这不,终于有一天姬昌(后来的周文王)领着自己的弟弟(后来的武王)、儿孙以及随从若干人来到渭水之滨姜子牙的垂钓之处,经过简单交谈,姜子牙与周文王,便有了彼此都相见恨晚的感觉。要回宫了,比文王(已经73岁)还小一岁的姜子牙竟然提出要文王背着他走的要求,结果文王还就真的背起姜子牙走了37步。然后姜子牙又坐在车撵上,又让周文王和他的弟弟及其子孙拉起车撵,结果走了791步。最终的结果是,大周帝国一共出了37位天子;大周的国祚恰好是791年! 姜子牙先是辅佐文王立德修善、明道施仁、富国强兵;文王归天后,又鼎力相助周武王,如同天降神兵,终于战胜了商纣王,建立了大周帝国;后又辅佐成王、康王,成就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文王在世时就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天师”;到了周武王则拜姜子牙为“师尚父”;周成王为姜子牙的外孙;周康王则是姜子牙的重外孙。 姜子牙由于建立大周帝国为首功,因而也被周武王首批分封为齐国君主,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吕小白),正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嫡孙。 那位成就了“贞观之治”的伟大皇帝李世民,唯恐压不住阵势,竟然谎称自己是姜太公的转世; 姜子牙的所著《六韬》,从古至今是历代兵家的经典,无论是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还是张良、诸葛亮……没有一个不研讨《六韬》的! 一部《封神榜》直接 把姜子牙追捧为众神之神!何其了得! 现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太公庙。“太公”二字已经成了姜子牙的专属。 姜子牙在那个人均年龄只有30、40岁的时代,竟然能活到了139岁,不是神仙,是啥? 看吗,伟大不在于出身家庭,也不在于出生地,甚至也不在于多大年龄……只在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使命和目标的定位,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愿我们都明白,时势造英雄,英雄同样可以造时势! 但愿太公的精神能对我们有一定的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