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

2015-10-28    03'13''

主播: 爱读书的阿记

689 28

介绍:
《湘夫人》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 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渚:水边的浅滩。 眇(miǎo)眇:极目远望的样子。 愁予(yú):使我发愁。予,我,下文“闻佳人兮召予”中“予”同。 袅(niǎo)袅: 微风吹拂的样子。一作“嫋嫋”。 薠(fán):草名,多生长在秋季沼泽地。 骋望:纵目远望。 佳:佳人,指湘夫人。下文“佳人”同。 期:期约,约会。 张:陈设,指陈设帏帐,祭品等。 萃:聚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 蘋(pín):水草。 罾(zēng):鱼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 芷:香草名。即白芷。 醴:(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 公子:指帝子,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即“恍惚”,迷迷糊糊的样子。 潺(chán)湲(yuán):水流缓慢但不间断的样子。 水裔:水边。 江皋(gāo):江边。 济:渡水。 澨(shì):水边。 偕逝:同去,指与使者同往。 葺(qì):修补,这里指用茅草盖屋。 荪:一种香草。 紫:紫贝。 坛:庭院。 播:散布。 芳椒:芳香的椒树子。 栋:屋梁。 橑(lǎo):屋椽。 辛夷:香木名,初春升花又叫木笔。 楣:门上的横梁。 药:香草名,即白芷。 罔:通“网”,作编织。 薜(bì)荔(lì) ;一种香草,缘木而生。 帷:围在四边的帐幕。 擗(pǐ):剖开。 櫋(mián):檐际木,这里作“幔”讲,帐顶。 镇:镇压坐席之物。 疏:散布,分陈。 石兰:兰草的一种。 缭:缠绕。 杜衡:即杜若,一种香草。 实:充满。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庑(wǔ):厢房 九嶷(yí):山名,又名苍梧,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山神。 缤:盛多的样子。 灵:指九嶷山上的众神,一说指湘夫人。 遗(wèi):赠送。 袂(mèi):衣袖。 褋(dié):汗衫。 搴(qiān):采摘。 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骤:轻易,一下子。 聊:姑且。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说:“秦国非常痛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了楚国,对使者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一带土地和楚国讲和,但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把张仪又给放跑了。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刚被派到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向怀王进谏说:“大王您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呢?”怀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国大将唐眛。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 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 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屈原写下了作品《怀沙》∶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抚情效志兮,俛诎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蒙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吾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 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擅长辞赋著名。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弱小,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上一期: 陶渊明《饮酒》
下一期: 《诗经.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