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王小波——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人物志 | 王小波——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2023-05-15    04'53''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679 5

介绍:
王小波——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哈喽,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西华师范大学飞扬之声广播台。我是主播陈禹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王小波——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暗》。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界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如是写到。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他。”王小波大抵便是如此。 1952年,王小波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干部家庭,父亲王方名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母亲宋华是国家教育部干部,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高的写作天赋,由于生活在动荡年代,只上过一年中学的王小波就步入了社会。1978年恢复高考后,王小波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又去到了妻子李银河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取得了文学硕士,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7年4月11日,身处北京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猝死,年仅45岁,才华横溢的他突然逝世引起了“王小波热”,让他的作品风靡一时,而且在民间与知识界都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看见了他撕碎羞耻外衣的“时代三部曲”,也看见了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东宫西宫》和写给妻子的《爱你就像爱生命》,还看见了关注社会边缘人群的《他们的世界》等作品。 王小波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他游离于文学体制和文化体制之外,这种游离,不仅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价值和态度,也让他成为所有不如意逆反者的精神向往,他的妻子李银河说:“小波是一个浪漫骑士、游吟诗人、自由思想家,虽然小波的专业创作时间很短,但他以花一般绽放的姿态,在短暂的时间里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心”。用五线谱为妻子写信的他解释到:“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他在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有趣,并以一种真挚的情感付诸着自己的爱意。 王小波在创作中,始终以一个“观察家”的姿态关注社会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这与他的生活有关,也与他朴素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王小波笔下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这种所谓的“技法”是难能可贵的。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感人。 希望我们也能和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样明白,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我们这一生绝不会向虚无投降,一直战斗到死;纵然黑夜漫漫,我们也需要记住《黄金时代》中的那句“我们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本期文字作者陈禹杭,文稿审核孙彬。感谢您收听本期的师大微语,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部分摘自网络,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