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长辈小店 作者:刘兰芳 主播:吉牛文文 人们常言“长辈就像一本读不懂的书”。但我想用小店来形容我的奶奶,店中货架上准着她的青春年少、芳华时光,东西永远都是那几样,然而我进进出出了很多次,却没有读懂她的一生。 ——题记 久远的以前 奶奶生于1941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代。在她的膝前,我听到了许多不公的事,大地主对普通民众的压迫,为借一斗米而失去了生命的故事令我悲伤。重男轻女的时代,她对知识的渴望换来的是太祖祖把书扔进火坑,她时常和我聊起那刻的绝望和当时家中的赤脚医生为她从火坑里抢书的惊险。她也会沾沾自喜和我说她当年是村里唯一考上高小的女学生,说她的青春年少。 新中国成立后,大食堂时期她担任了事务长,听她说着她打得的那一手好算盘,加减乘除,样样在行。听她说去各地挑粮食回队上的路途艰辛和行程趣事。老家有好几个木柜子,其中一个她最为珍视,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捧出爷爷的勋章,和我转述爷爷跟她讲过的当兵时去北京,在天安门前照相,去朝鲜打仗的故事。 她的故事和历史书上史实相呼应,听着好像很遥远的故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这位和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的头发花白的老人身上。在她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那时的艰辛、贫苦:人们扒树皮吃草根,仍然有很多人死于饥饿,了解到了粮票布票在票证年代的重要性。 我们的现在 历史书上记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我们现在有了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有了各式各样的新款衣服,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但这位见证了时代的老人却好像跟不上时代的洪流,她还是那么节俭古板,总是舍不得倒掉那剩菜剩饭,总是舍不得在漆黑的家中打开一盏灯。我却不认为是时代的进步抛下了她,而是贫困的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太深,深到时代的进步都无法抹去。 如果定要用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她,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严厉。从小她对我的学习就要求地格外严格,从第三名退步到第十名就免不了整个暑假的数落。儿时的我连看电视都有严格的规定,只被允许看社会与法频道的各类节目。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会觉得第三名和第十名都挺好的,但更明白她严格要求的背后是厚望和期许。 今年的她已经83岁了,她开始更容易生病,身体也远不及以前硬朗,脾气也更像小孩子。但更多时候她只是静静地坐着或是唠着说过无数遍的故事。她渐渐不再积极包揽家务,她规律地过着下午出门打牌,回家数着钱包里一角硬币的生活。她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她总会在我父亲的忌日一遍又一遍呼唤着他的名字,叫他记得回家的路,记得回家吃饭。在她陪伴我这二十年中,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她已经变老了,变得很老很老。 我带着这家小店的主人品尝了很多新鲜的食物,带她去了解了很多新鲜事物,我还想带她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去看看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去看看西北的沙漠,去看看桂林的山水,却不知道她还能等我多久。 我光临了这家小店很多次,这家小店也陪我了很多年,东西永远是那几样,但其中蕴含着她的故事,却值得我终其一生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