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 王贞仪:长夜孑立,灿若辰星 】

【人物志 | 王贞仪:长夜孑立,灿若辰星 】

2024-05-12    05'56''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600 2

介绍:
Hello,广播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西华师范大学飞扬之声广播台,我是主播舟晚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人物是清代女天文学家——王贞仪。 王贞仪,字德卿,浙江安徽人。其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藏书颇丰。这些书籍对她的成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贞仪从小聪颖有志,豆蔻年华的她,就已经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韧。十一岁时她就向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史书评价她“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为此,王贞仪还得意地写下诗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她认为“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强调学问并不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女子的智慧并不比男子差,学成了一样有益于社会。她还曾以花木兰、大小乔等为题材,写下了《题女中大夫图》的长诗,抒发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胜丈夫”的胸怀。其诗质朴无华,情感真挚。 在研究天文的路上她坎坷前行,因为要从事科学研究,所以她不仅要同封建迷信斗争,还要向束缚女性的封建伦理反抗。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和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班封建卫道之士嘲笑她,但是她毫不畏惧的写下,“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顽强地顶住封建礼教的重压,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王贞仪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置之不理,并为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的机会而大声疾呼,为闺阁女子们争取求学问道的权利。 王贞仪从小便对头顶的星空有着浓厚兴趣。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第一个天文数据资料。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搞试验。没有科学仪器,她就卷起衣袖,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制造。桌上的水晶灯被悬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被扳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而王贞仪手拿着镜子当作月亮。她一边移动着反复试验,一边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弄清了月食等天文现象。 王贞仪著书颇丰,她是全世界最早准确解释月食成因的科学家,在《月食解》一文中,她精辟地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而此时的她才20岁。除此她还写下了《地圆论》。在数学方面,她中西结合,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化 繁为简,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她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解释“天圆地方”的人。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她辩证看待,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 “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这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先进思想。 王贞仪因其成就与科学精神,被世界顶尖的学术期刊《自然》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她的事迹被写进美国畅销书籍,激励了无数女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浩瀚的宇宙吸引着无数科 学家探索其中的奥秘,在科学被打压而迷信盛行,在封建礼教残酷压迫人性的时代,她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用天才与反叛划破了漆黑的长夜,为混沌的封建之末留下了科学的火种,光芒虽微弱,但足够耀眼。 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本期文字编辑舟晚听,文稿审核,王世锟&陈禹航,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