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周俊: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人物志| 周俊: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2020-03-29    04'21''

主播: 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3999 22

介绍:
本期主播:孟奇铭 文字编辑:潘传龙 文稿审核:秦怀泳 图片编辑:孟奇铭 背景音乐:Saying Goodnight——NCThompson 官方weibo:西华师范大学广播台 3月27日12时39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俊院士因病在昆明逝世。这位长期从事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研究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创立了我国植物化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后溘然长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财富,享年88岁。 他一生醉心研究,民国时期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一个书香家庭,然而命途多舛,世道艰难,初中毕业后他便无钱再读普通高中,最后选择了就读南京国立药专这所当时的职业学校,也是如今的中国药科大学。从此,他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专科毕业后,已经是1951年,他参加了如华东卫生局保健委员会的司药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然而这并不能让他就此止步。1954年,周俊考入华东化工学院,即现在的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58年,本科毕业后他便进入了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中刚成立的资源植物化学组,同年便担任了该组的学术秘书,他的能力可见一斑。之后的时间里,他也一直扎根云南边陲,醉心于学习和研究。“黑龙潭畔情长久,岁月催人老,情多久,天知道”是周俊院士的自称。从1978年到1986年,他不断晋升,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到研究所所长,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从未停止脚步。 但他重视的并非是什么地位,而是研究。1990年3月,周俊辞去了所有的行政职务,只为了集中力量进行植物化学的新领域和新方向的探索。他的心中,一直都有方向。99年,他当选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习之路,不进则退,而专心科研往往更加困难,能沉下心来做好研究的无一不是国之栋梁。周俊院士便是这样一位无双国士,他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进,科研成果曾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和其他专家发现的天麻素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症状有缓解作用,还培养了许多植物化学相关领域的人才。中科院评价他:“对中国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基础理论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在云南省天然药物领域中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位年轻时长相清秀、老了也依旧慈眉善目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这88年中,有53年都在坚守云南、立足边疆,一辈子的大半时间都在从事植物化学研究,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也许这就是周俊吧。 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的收听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