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社团都退了

我把社团都退了

2017-12-03    05'32''

主播: 辽石化校园之声

100 2

介绍:
我清楚地记得,去年进入大学不久后的百团大战是怎样的一幅胜景。 从食堂到图书馆的那一条主干道上排满了蓝蓝的帐篷,无数学长学姐吆喝着、挥舞着手中精美的社团招新海报。 作为新生,我眼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挣脱了学业和父母,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没有让我有一丝不悦。 那天,我满载而归。手里领到了厚厚一叠的社团宣传单,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我在宿舍里一张张地仔细翻看—— 吉他社?没错了,大学要学一门乐器; 滑板社?一套拉风的装备在校园里炫技真的很酷吧; 学生会?必须的,参与学生工作的生活才完整呢; 街舞社、天文社、摄影社…… 那天晚上我攥着五六张报名表激动地睡不着觉,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充实生活。 我希望每天的时间都被填得满满当当,因为忙碌才能让我有活着的感觉,我不愿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想去做那种掌握很多东西的“全能大佬”,游走于各个场合,并享受别人崇拜的目光。 我对平淡的大学生活嗤之以鼻,无法想象有人愿意宅在宿舍里天天点外卖,又或是沉迷学习住在图书馆。 大学生活当然要充实,要有趣,要发光。而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或组织,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完憋了十几年的梦。 那天晚上我认定,我的青春就要开始了! 我一口气加入了学生会和其他五个兴趣类社团。 可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发现这日子和想像的不太一样。 先是在周一晚上三个社团撞了例会时间,第一次就请假令我头痛不已;接下来是之后的五次聚餐花光了我近两个星期的生活费。 再加上繁重的专业课,背后一阵恶寒,瑟瑟发抖。 刚开始我还可以掐着时间逼自己每天弹两小时吉他,然后再下去和滑板社晚训,运气好的话还来得及写完手头的活动策划。 我撑了两个星期,生活是被充满了,而身体却被掏空了。 每天掐着表,满学校赶着各种活动,我所谓“充实的生活”完全变味成机械上的齿轮,循规蹈矩地遵守着社团的规定和学生会例会的时间。 我突然感觉很累。 吉他依然只能磕磕绊绊弹那么两首曲子,拍100张照片才能精修五张上交,而滑板再练不出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我加了那么多社团,参加那么多活动,我还是不知道我未来究竟应该走向何处。 今年我大二了,拿着勉强及格的成绩单,我退出了所有社团。也许我的“兴趣”们,作为大学的一味调味剂就够了。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终于知道,想要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什么都无法兼顾,所谓“全面发展”,更是会导致自己对未来更加迷茫。 在高中或更年轻的时候,父母或是学校对我们的要求是均衡发展:文理不偏科最佳,兴趣爱好都得沾一沾手,会弹琴会国画仿佛可以成为一种吹嘘的资本,所以我们都认为“技多不压身”。 而大学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不一样。 没有人要求一个程序员必须会一门乐器,反倒是对你作为“程序员”这个职业的要求是编程的快准狠,无漏洞、逻辑性强。 没有人真正在意你到底会多少东西。你有多少爱好,这不过是简历上一个小小的加分项,只能换来别人几句虚情假意的“牛逼牛逼”。 而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这项工作中,不可替代的能力。 使大学充实的,不是加入五个社团,而是十年磨一剑。磨成的那把剑,才是在今后的日子里,真正让别人记住你的东西。 木桶的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桶能盛多少水是靠其短板决定的。 而现在,让我们把桶倾斜。只要自己的长板足够长,我们桶里的水几乎是可以无限的。 我们都是看起来平庸的孩子,但我们兜里都应该有一颗雕琢了很久的宝石。 做你想做,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