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酒食】我们的食物

【七八酒食】我们的食物

2016-07-29    08'54''

主播: 白菜有话说

290 18

介绍:
欢迎收听荔枝FM1683561【酸菜有话说】原创电台。 主播/白菜(白文睿) 文/小马哥 摄影/马云 后期/张浩东 欢迎订阅【酸菜有话说】电台; 关注【酸菜有话说】新浪微博; 加入【酸菜有话说听众交流QQ群】499895239。 (未经许可 不得使用原创文章) 我们的食物 按照活到八十岁推断我们一生大概可以吃掉5头大象重的食物,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的补给,食物是我们人类可以成功生存的必要条件。 祖先规定了我们每天三顿的餐段,几乎全人类都遵循了早晨、中午、晚上的进食约定,碳水化合物的补充让我们拥有力量和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智慧。探讨人类的历史与食物的联系密不可分,人类与其他生物除了智慧和思维不同之外还有一个关于食物的不同点,就是对火的使用,我们知道用火来炙烤烹饪食物,人类发现了食物更深层的美好:不仅可以充饥更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人类对于食物的另一革新是对味道的发现,多数食物的基础味道是盐,如果没有盐的刺激我们的味蕾就如同虚设,口中的愉悦不会那么自然。 食物的前身都是生物,它们生长在世界的不同领域,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养成了不同地饮食习惯,也成就了人们不同的性格。秦岭淮河一线定格了中国的南北,北方人喜面,南方人爱米。在农耕技术并不健全的时期食物的交流没有那么广阔,小麦适应北方的温度,大米热爱南方的土壤,它们都在自己的领地疯狂的生长,成为了南北两方主食的来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习惯的饮食,慢慢的习惯变成了热爱。然而食物的长成要一个标志来判断,这需要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劳作的经验中寻找智慧的灵感,所以我们总结出了春种秋收的劳动时间,然而成熟的稻米和小麦还不能被我们叫做食物,生涩的它们在人体内不能起到任何有效作用,反而会有不适感,将稻米和小麦制作成食物方法的发现也许是在某个契机,但是肯定耗费了我们前辈们不少的运气和精力。所以说一餐简简单单的食物追根溯源也是无比的珍贵和虔诚。 食物跟随着人类一同进化着,稻米和小麦不仅仅是米饭和面食。聪明的人类将食物进行了美妙的转换,发现将米饭反复捶打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重组居然有粘黏的质感,口感似乎比米饭更温柔,然后取名为年糕。在一团白面中混合一点肉类增加白面的层次使肉的浓郁与面的寡淡相融合,这就是包子的产生,丰富了层次满足了味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与食物的相遇是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好。物理的捶打揉捏和化学的发酵激发了食物的另外一种潜能。 食物的发展不仅与人类进化史相连,也与人类文明史相关,当世界孤立的时候,食物也是孤立苍白的,我们从茹毛饮血到现在的饕餮盛宴经历的是人类历程上的变迁和革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与外部世界相联系,对外部世界的未知进行了探索,人类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和斗争才划圈了自己的领地,在保证自己领土安居乐业的基础下才敢探索外面的世界,经过交换、种植、培育我们才确确实实拥有了以前所不拥有的食物,但我们却没有改变最初的饮食习惯仅仅是把新的发现用一个适合的方法把它融入到我们固有的食物里,使食物更加美味。 当世界慢慢变成了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交通通讯的发展是我们对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广,和国外交流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城市的商圈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国家的主题餐馆,更不要说我国各地的菜系了,我们凭借自己味觉的喜好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餐馆,欧洲的饮食文化与亚洲大相径庭,如果你要到异国餐厅品尝一顿美味,你都先要做的是先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餐桌礼仪,一个国度的餐桌礼仪往往透露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就如西方,吃西餐,刀叉的使用严谨规律性强,上菜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程序复杂,制作精致,一人一份,坐姿优雅,不能随意分享,红酒配牛肉,苏打水配稍微味道偏重的食物,就餐结束餐具的摆放有暗示性,含蓄的表达自己是等会儿再吃还是用餐完毕。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有较强的独立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西方人虽然开放但也透露着严谨,追求完美,一丝不苟。而亚洲例如我国,虽然地区广阔分了各种菜系,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在古代吃饭的桌子是圆形,代表一家团团圆圆,吃饭的次序也有要求年长者优先,按照辈分划分,生日吃长寿面,过年吃饺子吃汤圆辞旧迎新,餐具是最基本碗筷,大家一起分享相同的一桌菜,中国人善于把食物赋予某种人文情感,更具有仪式感。 食物有不同的秉性也有不同的气量,经历了无数的变迁才来匆忙见我们一眼,我们依靠它们生存,粒粒皆辛苦是我们对它们的尊重。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 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