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故事】杜晓宇: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晚间故事】杜晓宇: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2016-07-08    07'28''

主播: 论剑读书会

258 9

介绍:
王小波说:“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 一个人若是被外界评价为“有趣的”,那已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 许多评价语汇都有短板。比如,你被人评价为“勤奋的”,此词虽为褒义,但它并非让人满意,难免会觉得对方在挖苦你。 你心想:“宝宝明明是个天才型选手,你竟然说我勤奋?” 再比如,你被人评价为“善良”,同样的褒义,却也同样的让人不舒服。你会觉得对方将你误认为傻白甜,浸在池子里的白莲花。 经对方这么一说,你心想:“既然说我善良,那我偏要邪恶给你看看。” 有的词,太硬,像“勇敢”、“坚强”、“正直”。有的词,太软,像“可爱”、“活泼”、“美丽”。 正因为这样,我才日益觉得,“有趣”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亲人、朋友、爱人,无论是哪一种身份,只要那个人是有趣的,你就能永远笑得像十八岁那样天真。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光亮,看到了生活并非是索然无味的。 像是梦见一场春雨降临,清爽、微凉、舒适。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   永远保持内心纯真的部分,解放自我的身份 杨绛曾经写过不少关于钱钟书的趣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钱钟书帮着自家猫咪打架”。夫妇俩养过猫,有一次,自家猫咪半夜和别家的猫打起来了,钱钟书怕自家猫咪吃亏,拿着根长竹竿,跑到院子里帮着自家猫咪打架。 邻居林徽因家里的猫,经常被钱家的猫打得屁滚尿流。 还有一次,他趁着杨绛熟睡时,拿墨水在她脸上画花脸。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会傻笑的婴儿,尤其是儿时的童心,不受任何事物束缚。也许你小时候还会对猫狗打架这种事感兴趣,甚至还会蹲下来观战,但长大了就不会了,因为这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趋“功利化”,同时也是“去纯真化”的,他们只考虑利弊,而自愿放弃生活的趣味。 从这方面来说,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要手握童心,胸怀赤诚。 拥有广泛的知识面 有些人误解了有趣,认为有趣就是没事儿讲讲糗百上面的笑话,或者污到不行的黄段子。 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有趣的人,肚子里得有墨水,要有广泛的知识。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听一个有趣的人讲话,他说得滔滔不绝,你听得津津有味,就是这样的感觉。 拥有知识,不代表拥有趣味。但是拥有知识,就等于杜绝了无聊。 无聊无聊,无话可聊。一盘烤鸭摆在桌子上,除了知道它好吃,你对它一无所知,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好乖乖跟从动物性的本能,把烤鸭吃得干净,最后红光满面地走人。 有趣的人往往善于把话题引向一边,然后把你带入他所理解的世界。《雅舍谈吃》的第一篇文章讲的便是烤鸭,梁实秋从严辰的词讲起,谈及烤鸭的产地、运输、做法、哪里的烤鸭做得好吃、吃它又有何讲究... ...仅是一盘烤鸭,就能讲出这么多门道,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吃饭,哪里会无聊呢。 有趣,一定要有聊,那得靠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能随时讲出有料的东西来。 听他们说话,会有一种扑鼻而来的新鲜感。 放弃功利的思想,变得温柔 这其实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 真正有趣的人,都是温柔的人。多年来的经历已经让他们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一种包容性极强的价值观。他们宽容,有同理心,愿意掏出爱心给世界增添温度,多添些柴火。 我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同龄人,比我年长的,很多人都无趣、不快乐、活得衰败。 他们是“功利主义”的信徒,只追求“物质”,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们不愿意体察生活,只是一个劲的往上爬。他们理解的生活,便是今天我赚了多少钱,今天我是不是比你强,比你成功,他们把世界理解成了赛道。 他们讨厌旅行、讨厌读书、讨厌看展、讨厌任何带有理想意味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没用。 他们着急,哪里需要乐趣,金钱足以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想象。 有趣的人呢,他们只是为了取乐,这种单纯的“取乐精神”,胜过名利场的一切。 趣味即是美学,放弃功利心态,才有空追逐美的东西。 生活百无聊赖,因为过它的人正蓬头垢面。 生活万种风情,因为过它的人,有趣,有味。 生活因此而长久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