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唐】刘禹锡

《乌衣巷》【唐】刘禹锡

2018-07-18    06'13''

主播: 柳醉春烟

427 2

介绍: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乌衣巷》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寄物咏怀的名篇。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花”前一个“野”字,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夕阳”后一个“斜”字,更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烘托、气氛渲染之后,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但作者却出人意外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不同于往昔,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