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悦读网采访——《靳东——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莫大的幸福》

靳东悦读网采访——《靳东——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莫大的幸福》

2015-11-20    18'43''

主播: 好风佳月

662 54

介绍:
靳东——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莫大的幸福 原文来自悦读网官博         《伪装者》的热播,让大家认识了靳东。靳东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影迷更多地关注他演的戏和角色而不是私生活。靳东很少发微博,寥寥无几的微博除了工作宣传就是节气介绍,还是用繁体字写成的——一个“老干部”似的人物。         北京的一个下雨天,我们《LADY》杂志的一行人在摄影棚焦急地等待靳东的出现。然后他就那么出现了,没有前呼后拥也没有盛气凌人,认真诚恳地向我们解释因为前面的采访耽误了时间所以来晚了。         拍摄期间,靳东对摄影师的哈苏照相机赞不绝口,不停地利用拍摄间隙凑过去细看。我们采访的话题也借着聊摄影而打开了。        用靳东自己的话说:“像我们这一拨70年代出生的人,好像只有到了过春节才能到照相馆去拍个集体照,拍个全家福之类的。”也许这种全家福照片让他觉得乏味。有了自己的相机后,靳东进剧组更爱拍的是风景。“去广西、云南,尤其是像青海这个地去拍戏,本身它的自然风光就特别美。再一个因为自己职业的关系,我就喜欢在楼顶上,或者是躲在哪个角落里去拍我们剧组里的工作人员。”他还养成了随着拍摄就随着洗出来的习惯:“我是在拍的过程中,就在拍戏的那个城市里面就会把它洗出来。当然也有很多奇形怪状,有靠在墙根睡着了的,也有揉眼睛的,也有挖耳朵的。”靳东现在出门也会带着相机,不过他的相机也早已经升级到了数码时代。但是他也感叹:“越那会儿我觉得越珍惜,不像现在,现在无所谓,你可以拍去吧。所以由此也能得出一个经验就是,物以稀为贵,越是稀有的东西你越知道去珍惜。”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靳东学表演其实是一个特别特别偶然的一个事。他在上学的那个期间,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干什么都做不长。靳东说:“现在回过头来想,可能那会儿做的所有的事归根结底还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干一段时间就觉得特别无聊,没意思。”        后来他的一个学导演的60后好朋友,几年不见后看见他惊叹地说:“靳东,你已经长这么高了。你怎么不拍电影呢。那你愿意去看看吗?”        因为好奇,没见过,靳东就这么走进了演戏的大门。从那一部戏之后,靳东觉得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它能有N多种不同的活法”。“其实你可能做任何一个工作变化都不会太大,对吧,两点一线或者三点一线,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生活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在一个地方。这个工作是你可以天南海北地跑,最早的全中国跑,后来就满世界跑,基本上这个地球差不多我走了也有三分之二了,虽然是走走停停。再加上后来我就想既然喜欢做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兴趣,那我就去考了戏剧学院。”靳东说。         在中戏读了很重要的四年书,靳东对于中戏充满了感激之情:“我觉得中戏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包括人生观。每个人有生之年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靳东也是这么鼓励自己的外甥、外甥女的,他对他们说:“首先你要自己学会去辨别,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兴趣。”                希望保证品质         谈到演戏,靳东更是滔滔不绝。他从摄影到表演方式的区别给我们普及了电影、电视剧到话剧的区别。最后说起多年演的话剧,靳东说:“我觉得我是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喜好。我反而在二十五六岁、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特别想去演悲剧,不管是哈姆雷特,还是比尔王。在这些戏里头我们就希望是那种大开大合、大悲大喜大悲的这种。其实今天回过头来想,那个时候更多的就是把精力放在表演技巧的那个层面上。”         现在的靳东倒更想演一些轻松的东西,甚至想尝试自己从未演过的喜剧:“之前是有点严肃。其实包括现在也是,包括《伪装者》在内,可能大家觉得我在拍摄现场还是有点不太好接近吧。”         说到《伪装者》,靳东并不觉得是什么里程碑,他更在乎是自己后面的成就:“重要的是更多地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戏上有更高的一个品质吧,起码我们是希望后面的每个戏都能达到今天的这种热度,起码从品质上不能掉下去。”                送书比什么都好        对于大家称赞的“颜值”,靳东倒不那么在乎。他更在乎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现在他们都说什么什么颜值颜值。其实我觉得可能这个一方面是父母给你的一个先天的条件,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后天你的阅读量,你对知识的索求量,所造成一个人的这种东西。”        靳东说自己读书很杂,包罗万象什么都读。大学时候读了很多的戏剧类,到后来拍戏更是看了很多历史。接了戏的时候,他会阅读与剧本相关的书籍,给自己的表演做案头积累。总的来说,他更喜欢看严肃题材的书籍。不过他也会看特别“火”的书,比如《哈利·波特》。        他甚至跟影迷说:“你们如果喜欢我,一定要送我礼物的话,任何东西都不要,什么贵重的,包括花什么的都不要买,我说你们要真的喜欢我,每次见面你就送我一本书,最好是我没看过的。”        靳东不仅阅读的杂,阅读速度也很快,他没有事的时候经常一天天地坐在那里看书。十天能看一百多万字的小说。         “老干部”也有与高科技接轨的时候,有朋友前一阵送了靳东一个kindle。虽然靳东对于电子阅读有些抗拒,但是在我们的安利下,他也决定回去试试这个新武器。                两个弟弟         话题又回到《伪装者》里面的大哥,大哥这个角色是有真实原型的。他的名字叫——袁殊。在30年代的时候,这个人是一个有五重身份的间谍。除了电视剧里的三重身份,他还在青帮有很高的地位,此外还在给英国做间谍。袁殊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个子也不是很高,胖胖的,反正扔在人群里面,在你面前来回走五次你也不会记住他”。因为这个人,靳东特别给大哥明楼设计成厚重的外观,以更加接近这个原型。         说起《伪装者》里面的两个“弟弟”,靳东夸赞个不停。先表扬王凯的沉稳:“王凯是我小师弟,我毕业之后他才进的中央戏剧学院。他很努力,在这个戏里面呈现出来的也很沉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一直不停地在交流。他在这个戏里是我的一个从属,更重要的他是我的一个释放口,我的一个倾听者。所有人都不知道我的身份,只有他知道。王凯在这个戏里头表现得挺棒的。我也一直跟他说,师出同门,也希望他在方方面面上都能更加优秀。”        后面夸胡歌的真挚:“胡歌很聪明,智商、情商都很高,而且他的整个表演、他的整个生活当中的做人都很真挚,他的确是很真挚。因为一个人站在你对面,眼睛对着眼睛四目相对的时候,你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的内心。不管是在戏里还是戏外,都真的做到了像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这种朋友,这种兄弟感觉,特别好。”               在山东长大我感恩         山东人靳东,生长于孔孟之乡,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更习惯用繁体字。“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的,所以我在正式上学之前三四岁的时候,他们让我学学认字什么的。爷爷拿着一些字帖给我,其实更多的也没有刻意地去教过我,也没有刻意地去说,反正给你个字帖你就去描去临摹。”         爷爷还教了靳东一些传统文化:“这种记忆往往是抹不掉的,是会伴随你一生的。小时候包括背的一些《三字经》,背的一些什么东西,其实根本都不太懂得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却把它背下来了。可是你把它背下来之后,当你到了成年以后,你再回过头来想的时候,它这个东西已经印在脑子里了,你可以张口就来。”         山东人的厚道影响了靳东很多:“济南一些老人很质朴。他们甭管70岁还是80岁,拄着个拐棍,一看你是说着普通话,是外地牌照的车,你问他他都会走着帮你领过去。一个城市一定是由这些人共同营造出来的一个氛围和气氛。山东人也有坏人,但是它整体民风真的是极其极其质朴和厚道的。我也特别感恩,我在那样一个地方长大。”                我喜欢以文会友        说到写字,靳东和张鲁一、祖峰、王凯被网友戏称为“国剧天团”。这四位除了身高帅气外,还都写得一笔好字。         靳东对于自己写字好却不那么看重,甚至形容自己的字为“瞎划拉”。靳东与张鲁一是大学同学,他先称赞张鲁一:“鲁一写字写得也很好,我们是大学同学,他是导演系的,我们俩同一届的,四年同时在校。那也是好兄弟。祖峰那更不用说,祖峰在家也是练毛笔字的,他在不排戏的时候,他一直在那练书法什么的。”“说到此,他自己又强调了前面说的“兴趣”:“我还是喜欢根据兴趣去做,当然这个写字从小就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吧,可能他练的比我还多一些,我是在有空的时候,有自己想表达的,想写的那就去把它写下来。”         靳东曾经表示过自己喜欢“以文会友”,他深深地怀念传统的交流方式:“今天渠道太多了。以前笔友就是书信往来,以文会友,你有什么写给我。今天就比较发达了,我以前在博客时期的时候,虽然那时候戏迷也好,粉丝也罢,人数不是像现在这么众多,他们经常会给我留言。他们留言有好的建议,有建设性的意见,我都会给他们去回复。”对于现在的疯狂的粉丝,靳东坦承说:“你没有办法去要求把你自己的喜好,而且我也不喜欢强加于人。他们既然能够接受认可我演的一些人物和角色,或者喜欢我演的一些电视剧,当然价值观还是相同的,他觉得他接受,他喜欢你的这种情感表达,你对情感的理解和认知的这种诠释,那我觉得这种出不了大格、大圈。”               提问部分字太多,打不下了o(╯□╰)o 文里有很多东哥自己说的话,所以想读得果断一点,结果还是软绵绵的(ಥ_ಥ) ps 背景音乐叫:风来君相忆,好喜欢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