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相关《再谈靳东的格局与眼界》微博作者:岁月沉静原创

靳东相关《再谈靳东的格局与眼界》微博作者:岁月沉静原创

2015-12-04    15'53''

主播: 好风佳月

614 42

介绍:
歲月沉靜 致虚极 守静笃 做更好的自己 再谈靳东的格局与眼界 2014-09-14     在等待靳东新剧的日子里,又细细地拜读对他的部分访谈文章。越读,对他的敬佩越深,也就不难理解靳东对自身格局和眼界的认知和掌控。      这实在是个太有厚度和境界的演员,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迎合、热闹、成功绝非他欲追求的人生境界。     一个人做事,他了解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人生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这就蛮有意思了。从靳东的艺术之路来看,他的格局与眼界也必然影响着人生境界。    由一部剧、一个角色被他吸引,一发不可收拾,而迫切想了解他的作品,他的人生,这个过程是双向而愉悦的。一步步地见证着靳东的作品和角色愈益得到观众的欣赏,市场的欢迎,业内的肯定,靳东的格局和眼界正在逐渐地步入胜境。     不由地联想起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的著述《人生的境界》。     冯先生在著述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即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冯先生的说法,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姑且顺着靳东的艺术之路试着解析他的人生境界吧。     靳东是有着演艺天份的。当他还是个17岁的青葱少年时,就在电视剧《东方商人》中饰演少年“高显扬”。然后,1998年出演电视剧《母亲》,饰演“张红兵”。对靳东来说,这部戏最大的收获是他与当时已拿了金鸡奖的岳红搭档演母子。靳东自言“用了不到一星期,把现场技术层面的东西都学会了。”而岳红对靳东最深的影响是,她鼓励靳东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这个时期的靳东,对演戏或许只是顺着他的本能和兴趣,秉着自然的天性。他还未真正地把演戏当成他的职业,他的人生境界,是否正如冯先生所说的“自然境界”呢?      岳红的一番提醒,使靳东认真思考起他的人生走向。靳东在访谈中曾谈起过,为什么选择演员这个职业:“这个职业给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在有限的几十年里,可以活出超出常人几十倍的活法。这是我最真实的出发点,也是我对戏剧兴趣盎然的根本所在。我在短暂的几个月里,活在另一个世界,按他人的人生轨迹活了一遍。”     于是,进入中戏,如饥似渴地接受来自学术和专业的训练,对戏剧的感情一点点的升温、投入乃至痴迷。“不记得四年中读了多少名剧。”“戏剧这个载体,它究竟要呈现什么,我更要想清楚。”    中戏四年,使靳东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在掌握演员这份职业的术业和素养之外,我觉得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认识到“戏剧对人性的思考应该远远超过戏剧的范畴。”这样清醒的认知,使他对一身相伴的职业,更有了周详的考虑。这个时候的靳东,他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为他人可以做各种艺术上的事。     中戏毕业后的几年,靳东的起点应该是蛮高的。电影《秋雨》,凭借“何鸣”一角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新人奖提名,参演央视大戏《闯关东》,饰演“龟田一郎”。主演电视剧《悲情母子》,饰演“吴勇男”,与江珊搭档。2008年和陈数、郭达等合作,主演总政版话剧《日出》,饰演“方达生”,被称为“迄今为止演得最贴近原著的方达生”,2009年主演央视国庆献礼片《特殊争夺》,饰演“岳振声”……     不妨把这个时期靳东的人生境界称之为冯先生所说的“功利境界”吧。对于靳东个人,凭着他的专业态度和演技,通过接演戏,是利已的,他的身价也随之上涨,给他带来丰厚的物质利益,有功利的意义;而从另一个侧面,他又是社会的一员,他是社会整体的一分子,演员的社会责任,他就会通过演戏而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他所选择的,都在力求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行为。     自2010年以来,靳东参演的戏剧和角色颇耐人寻味,更在向他意欲成就的人生的意义而努力着。一方面,他担任主演的类型角色日益丰满,如年代戏《箭在弦上》的“荣石”,《秘杀名单》的“沈剑秋”,《狼烟遍地》的“牧良逢”,《铁娘子》的“周永嘉”,这四个迥然相异的角色,既有胸怀信念的商会大亨,隐蔽战线的高级特工,又有机警果敢的狙击战士、浪漫率性的富家少爷,在展示他多面的驾驭角色功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着人气和影响力。而2013年主演当代医疗行业剧《到爱的距离》,靳东饰演青年院长“凌远”,他用了更自然更接地气的表现方式,来演绎处于各种矛盾焦点的一个医者,依然坚守理想,坚定的去推行涉及医疗痼疾的改革,推动这个行业的些许改变,剧一开播,就受到各方热议和关注。另一方面,他参演的戏剧层次日益提升。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靳东饰演的外籍军人“黄志雄”,虽是寥寥几十场戏,却因人物呈现的细腻质感,深深地打动了观者,为靳东斩获了第二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配角奖的荣誉。而参演《开天辟地》,饰演“青年周恩来”,使靳东进入了主流一线大剧的视野。在电视剧《琅琊榜》,靳东客串“琅琊阁主蔺晨”,不管戏份如何,至少在这部泱泱大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使业内和观者见识他的才华,这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回顾一下靳东这些年来所演绎的戏剧和角色,不管戏份和制作层次如何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点是不容置疑的,“正剧”和向上明亮的角色。当然,推动着靳东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的是,无疑是试水集制片人、出品人和主演为一身的电视剧《龙器》的全过程创作。这部剧刚刚于今年8月拍竣,已让喜爱靳东的观者期待能早日一睹丰采。    靳东曾说过,“人文类和探讨人性的剧本是最能够吸引我的……总还是希望观众能在看完我的作品之后有所思考,得出些对人生的感悟,这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而这个时期的靳东,他的人生境界,正在步入如冯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吧。如儒家所说,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更多地想通过每个角色,他的创作,来传递对人性和情感的认知,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做些实质性的有建树的事。     冯先生认为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这可有点儿玄乎了。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了成为更有意义的人,不是刻意去做不同于平常的事,而是在高度的觉解状态下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我感觉靳东就是在此种状态下做着他喜爱的事。     归根结底,戏剧的张力和影响由品质决定,靠市场说话,而在此其中,演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呢?除了应尽的表演工作之外,有没有为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做一点眼光超前的有意义的事呢?靳东的行动作了很好的诠释。     我还记得对电视剧《箭在弦上》的争议。客观地说,《箭在弦上》从剧情设计上是有缺陷的,冷兵器对阵现代枪炮,草莽游击队对战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需要有合理合情的情节支撑,毕竟观众并不弱智。但让我看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靳东演的“荣石”。他为了丰厚“荣石”的真实,为这个人物亲自加了七十多场戏,一边拍一边写,一个句子一句台词的琢磨,一个细节一组道具的推敲,完善了人物起承转合的再创作,才使我们看到了这般站在地上、恣肆傲岸的荣大少。当然,与之对戏的演员蒋欣(剧中饰演女一号徐一航)、陆彭(剧中饰演日军高级军官竹木纯一)、任帅(剧中饰演索杰)为荣石的形象更是增添了可信和厚度。      再来说说电视剧《情仇姐妹》,靳东饰演少爷“徐世平”。这部剧是部女人戏,应该说剧情不错,演员不错,导演不错,组合成作品,不得不说是一部平平的剧作。这部剧有重社会价值,但在同类剧的艺术突破上不无出色,也就缺乏市场感召力了,这也怨不得演员。      这令我联想到靳东在几部剧的参演,虽不是一线的大制作,但毕竟他是主演,可以突出他的表现,把人物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演员接戏时,他的判断至少应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团队和制作预算;二是剧本;三是角色。而这其中,确实有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制约。这也是我们在津津乐道于《特殊争夺》“岳振声”的智勇超群,而对剧中人物衣衫靓丽地于荒野村郊奔跑的情节吐槽;这也是我们在深深感佩于《到爱的距离》“凌远”的孤独行走,而对剧情剪辑的仓促和细节打磨而感到遗憾。戏剧的创作,可以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些事实也在告诉我们,演员,在戏剧这样集成的艺术中,他可以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有着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如果靳东不去试着制片《龙器》,那我们怎能知道他不光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而且还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制片人,或许今后他还会尝试着编、导、演的挑战呢?那么,他对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是否有更多的觉悟力和驾驭度了呢?艺海泛舟,艺境无涯,我们也将会等来一部部的“靳式”佳作,这岂不是一件乐事?     前些天去温州出差,我那些跟艺术几乎不沾边的同行却了解山影筹拍《温州两家人》的资讯,告诉我马上就要拍摄了。据说山影今年又将投资几部有分量的剧集,令我对靳东的新角色充满了期待。    哲学意义上的人生境界,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此生,不妨作点有意义的事吧,而靳东,正是有着这样的气场和情怀,他的人生境界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