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行者——致演员靳东先生》微博作者:墙上盈草三千棵原创

《今有行者——致演员靳东先生》微博作者:墙上盈草三千棵原创

2016-01-04    07'44''

主播: 好风佳月

578 49

介绍:
墙上盈草三千棵 今有行者——致演员靳东先生 2015-12-21 00:32   我曾经认识的一位行者。         他总衣着绮丽,佩玉执扇,一步一步走过白山黑水却全无一身风尘。 我在山麓见到采薇而回的行者,艳羡道:“先生真是心性清净,不惹尘埃。”他轻抚衣袖,笑答:“这实在是折煞。我也不过一介俗人,只是勤于打理罢了。”         认识了靳东先生后,我便总想起那位且歌且结友的行者。我是“新粉”,本无追剧习惯,偶然因《伪装者》认识了先生,至今不足三月,靠着每晚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先生的作品补了十之四五,难免嗟叹“何日见许,可慰彷徨”。上月正学数据分析,利用了一些浅显的方法和少量数据做了一点先生的小部分剧迷对先生各角色喜爱程度的统计,姹紫嫣红,花开遍地。而于我自己,朱砂痣、白月光,实在说不清更爱哪一个,只来得及感慨“戏如人生”四个字在演员如靳东先生等身上体现得实在淋漓尽致。屏幕尺余,繁华三千;从“我的妻啊”到“奈何做贼”,情义冷暖与世态炎凉于先生一人之眉宇唇齿间颠倒流转。我像是实实在在旁观了、经历了这些故事;后曾和朋友开玩笑般提及:靳东先生是个组织,诚不汝欺。        演员靳东先生曾谈及自身与理想主义者。理想并非空想,往往苦涩。那些路过了空想家楼阁的理想主义者想要在悬崖上一砖一瓦建设一方邦国——譬如先生坚持着每一部剧都该有所依托——实属浪漫主义之苦行;我曾写过浅显剧评,内有一句“秉着最彻底的绝望,要塑造最为不朽的理想”,若以此来评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自认不算荒唐。我对戏剧是外行,自觉每个人物都是一抹情怀,每段故事都是一簇年华,像是靳东先生演过的青年方达生,便是曹禺先生那一句“我年轻,我无能,我想粉碎这个腐烂的人间”的最好具象。说起来,未能在现场看靳东先生出演这部剧,实在遗憾,只得从一些碎片录像中看到这一位方达生一袭蓝衣,正的纯粹凛然,未经沧桑。        我从中学习理,总猜测先生怕是中学时力学学得好,尤其是杠杆力矩那一章。所以一端生活,一端理想,把支点定在哪里,先生是拿捏的最好之一。也不是每个年少轻狂的中二情结都能沉淀凝聚成日后在片场唱着“不想长大”的公子如匪。         首先你得长得好看。         这句是玩笑话。不过靳东先生“是宜古宜今的美男子”,颜控耿直如我,认为此言怕是未有谬矣。         偶尔会和其他喜爱靳东先生的亲友聊天。他人提及先生,评述纷繁。先生不可说清淡,也不可说清高,堪得“清亮”二字最为合适——通透不流俗,圆融不孤傲,若能极致,便有了些大隐隐于朝的味道。靳东先生耿直纯粹,不惮伶俜,甘得寂寞,却也实实在在地乐得结友。吾爱泽兰蕙,自辟守一园,君若欲赏观,无扉可自来。没有哪条路需要踽踽独行的过客,先生于戏于剧有所依托,单枪匹马太过鲁莽,这么多年的言语故事,先生一腔赤诚坦荡,终结得众多志同道合。戏剧行者,先生是之一,这大概是先生与众多剧迷最喜之事。我想,靳东先生若生于春秋汉晋,大概最乐得少长咸集,流觞曲水,酒过三百,与君一曲。        靳东先生像极了那位行者,一路负书两三箧,哼曲四五阙,擦肩了六七荒芜与八九繁华,终在一落炊烟与琴瑟间成了家。曾在人潮涌动的巷口弹一曲吉他,也能在月华之下腋夹一卷书、手拈几支花。夫公子莫不如是,既食得人间烟火,也谈得般若婆娑。我仰望着行者与靳先生,大抵是为那一退可空谷幽兰,进可万里河山。我一向向往这道功夫,即讲究壁立千仞,也推崇虚怀若谷;认识了先生,便像是见到了活生生的理想,又惭愧又自勉,只得发奋钻研专业——这大抵就是“追星”的正面效应。         文至此,万千感情实在克制又克制,不敢太过主观夸大。将至结尾,若真能留一些私心,说一句真(biao)心(bai)的话,那便是“汝乃万世明月,汝乃不灭烟火Y(^_^)Y”。         我少读诗书,为人浅薄,另无长物,只能赠予那位结识已久的行者教过的一支歌:“今有行者,芰荷兰桨;瞻彼高山,芳菲弥章;纵舟淇澳,复行复啸,风乎舞雩,再寻君子何方……”         其实,我从未认识什么行者,只知晓一位靳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