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宜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第38集

太上感應篇 「宜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第38集

2023-12-23    05'17''

主播: 慧來學習平台

225 0

介绍:
太上感應篇 「宜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第38集 此「宜」之一字,一直貫穿到《太上感應篇》下文的「與人不追悔」為止。「凶」,是指凶惡、凶禍。所謂「憫」,是勸導感化,使他能夠改惡向善,轉禍為福,各得其所。不僅僅只是暫時的周濟憐憫,這樣是治標不治本。 何龍圖先生說:「凡是剛開始作惡的時候,只是一念之差,未必不能勸阻禁止。即使做了惡事,心中仍會有一念的良知未泯,未必是不可救助化解。但世人每每拒絕作惡之人,就像拒絕仇敵一般,即使他們想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也沒有機會,這真是悲哀。」 人人都想得到做善事的功德,但是總喜歡妄自分別,只希望善事都是自己所做。於是心有不甘,甚至捏造事實,破壞他人的善事。這樣只是徒然敗壞自己的良心而已,對別人來說,有何損害?殊不知別人有善念或善事,我若能激勵他、勸勉他、讚揚他,使他能做得更完美,更圓滿。那麼別人的善,也就是我的善了,這樣便是無量功德。 故事1: 于令儀晚上在家裡捉到了一個小偷,原來是鄰居的孩子,于令儀對他說:「你是因為貧窮所迫才偷東西,我現在給你一萬錢作為資本,幫助你謀生,以後千萬別再做壞事。」當小偷拿了錢正要離去,于令儀又叫他回來說:「你家貧窮,深夜背著錢回家,恐怕會被巡邏的人盤問。」就將他留到天亮後才回去。 這件事情于令儀終其一生,都未曾跟別人說過。後來他的子孫,都相繼考中進士,大家都說這是他憐憫、勸化惡人所得的果報。 故事2: 後漢時的龐統,每每稱讚他人的善事善行都言過其實。別人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龐統回答說:「當今這個時代善人少,惡人多,想要改善社會的不良風俗,增長道德善業,如果不多加讚美,恐怕行善的人就會更少。稱讚十分,其中若有五分失實,還有一半不錯,這樣可使有心向善的人自我勉勵,不是也很好嗎?」 關公的訓文說:「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願口常說好話。」龐統先生可說是善於體會這個訓示,而且身體力行,確實是有益於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