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处事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处事要妙

2022-07-25    05'25''

主播: 高尚品德工作室

19 0

介绍: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处事要妙  第二十七章:处事要妙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完善的行为不留痕迹,完善的言辞没有瑕疵,完善的计算不用器具,完善的关闭没有锁无人能开,完善的捆绑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所以,圣人总是善于助人,没有人被遗弃不顾;善于用物,没有物被遗弃不顾。这就叫因循明理。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敬重老师,不爱惜借鉴,虽然看似聪明却是糊涂,这里有奥妙的道理。 问道心得: 一、圣人因为善于救人、善于做到人尽其用,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所以人们都愿意跟着他。 二、最靠谱的修炼是做事——整体和谐地做事、精进地做事,在“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中无我高效地做事。 三、善待万物,就是和任何一个人相处做事时,都抱持了诚意与善念。如果对方有需求,必力所能及予以呵护;如果对方霸道,也不加计较。 四、善待万物,就是万物用在他的手上,总能极尽其妙,故无废弃之物。即使恶人行恶到眼前,亦能施加教化,故无废弃之人。许多人和问题到他面前,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五、思维模式决定生活境遇。如果思想在黑暗中,将不见天日;如果心中有艳阳,则将拥有灿烂。活在自己想法里的人,不可能有大作为;把自己定位在健康、快乐、幸福的人,也不太可能恒久;只有走进生命、认识生命的人,才会有大超越! 六、和谐的思想是人体的太阳,埋怨的思想是遮蔽太阳的阴霾, 会使人黯然失色。最高境界的爱,就是伤害了我们,我们依然要爱—— 去爱伤害过自己的人。生命不是战争,生命就是爱! 七、老说别人不好,会让心灯黑暗;发生问题,总是勇于承担责任,则会让自己发光。真正进入修行的人,就是别人提供问题,我们解决问题。 八、不管我们对别人抱持什么态度,也许是爱、是恨、是热情、是轻蔑……它都会准确地以一种明确或神秘的形式响应在自己的身上,想什么就会得什么。 九、一个生命寂灭了,另一个生命诞生了,生命是一条长河,唯有用爱才能换取幸福生命旅程的船票! 十、人人都愿意享福,怎么都没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享不了!道就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要嫌弃比我们地位低的人,不要看不起他们。大海是最低位的,谦卑才能成就一个人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