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1~3)· 如实知自心

第五天(1~3)· 如实知自心

2020-05-08    24'58''

主播: 楚耘

200 6

介绍:
心的功能有二种,一种是感知力,一种是思辨力,或者说一种是心力,一种是脑力,用道家的话说,一种是元神,一种是识神。感知力是生命最根本、原始,最能够接近认识事物真相的能力。当我们的感知力不足的时候,就用思辨力取代,而思辨力则是后天有限的经验、阅历积累而来的一种认识能力,对事物的认识狭隘、扭曲、滞后,同时也是最消耗能量的活动。 所谓思辨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解、分析、评判、联想、假设等等大脑意识的活动,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有灵感,怎么可能有创意。 感知力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太生疏了,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观、直觉、灵感,它是不借助过去的经验而直接认识事物真相、本质的能力。但是,对现代人来说,从思辨的用心状态回复到感知的状态太难了,这其中,既要有见地上的认识,更要有善巧的实践。 禅修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我们习惯称之为“明心见性”,用佛经的原话就是“如实知自心”。 所谓明心,就是认识这个觉知的心。而心理学研究的是心活动的现象,不是心本身,不是心的本质。认识心是什么,非关宗教,也不是什么高深得不得了的事情,中国古人称之为“本分事”。 心是什么呢?心就是觉知,心就是注意力,心就是当下清清楚楚的“知道”。 一般人把佛法都想象得很高深、很玄奥,其实,佛法说的就是我们时刻都在经验的事实。 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由于我们的思辨力太强,总是把分别、理解误当作觉知,究其实还是自我的活动,都是自我的延伸与扩展,这样的修行毫无意义,根本上就是在修轮回法。 佛法就是为了认识这个心,其它都是闲事,“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 世界其实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是我们的心创造的,甚至连上帝也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心在指涉一切,给一切现象都投射出一个概念,贴上一个标签,这样就形成了每个人版本的世界。 古代禅师们说“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一切法尔如是,如其本来,是我们的心喋喋不休地指涉、投射,所以就成就了我们每个人现在这样乱哄哄的世界和关系。 万法如其本来,原本清净,于一切清净境中,我们妄生分别,妄生指涉,所以有无边烦恼,无边是非争执。我们怎么解决烦恼?一一解决?那是入海算沙,捕风捉影的事。只要停止了心的分别、指涉,烦恼当下就息灭。但怎样停止心的分别呢?必须去认识这个心的本来面目,认识它运作的机制。你想通过止念来停止心的分别,你那个止念的动机就是一个分别,就是一个取舍。 为什么禅如此受中国人的推崇?因为禅为佛心,它是佛法的心髓,而禅宗的心要就是要认识心是什么,禅宗标榜的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心”说的是简单直接,毫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直接从心是什么下手探究。“见性成佛”说的是究竟圆满,探究心的本质。心是什么,这是最究竟的修行,其他都是辅助、过程、阶段。所以古代的禅宗大师讲:佛法无多子。意思是说,佛法很简要,只是“如实知自心”,没有那么唧唧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