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33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诗33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2021-09-15    06'51''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67 1

介绍: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北宋 苏轼 七言律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④鲁叟(sǒu):指孔子。乘桴(fú):乘船。这里指归隐。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风雨连绵这么久天也应该放睛了吧。云散月明,用不着什么来点缀天空,天空和大海一样,颜色本来就应该是清澈明朗的。曾经有过孔子的隐逸之心,也粗略了解黄帝的音乐玄理。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却并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背景: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等人执掌朝政,开始打击元祐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dān)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比”起源于《诗经》,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种不一样的解释,汉代的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西晋的挚虞写:“比者,喻类之言也”;南朝的钟嵘认为:“因物喻志,比也”;宋代的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宋代的李仲蒙表示:“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大家可以大致把“比”理解为:类比和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