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405.四时读书乐·春(翁森)

诗405.四时读书乐·春(翁森)

2021-11-21    05'18''

主播: 长水退士(古诗词)

179 1

介绍:
四时读书乐(四首) 南末元初 翁森 七言律诗 春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①拂槛(jiàn):拂:拭,轻轻擦过。槛:栏杆。拂槛,一作“照槛”。廊: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②舞雩(yú):本是台名,鲁国求雨的坛,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后来演变成一种吏民和雅士祈福、郊游的活动,一般在暮春时举行。《论语·先进》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③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④韶(sháo)光:指美好的时光。泛指光阴,多指美丽的春光。比喻青少年时期。见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上,泉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郊游祈福归来,沐浴在春风送来花香里,边走边吟唱诗。枝头成双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虚度光阴,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呢?他就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自己犹如置身山林之中一样。 翁森(1255-1326),字秀卿,号一瓢,宋末遗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 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注释:①斋(zhāi):书房。幽敞(chǎng):幽静宽敞。②烬(jìn):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如:灰烬。帏(wéi):帐子;幔幕。③羲(xī)皇: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④素:向来;从来就。谂(shěn):知道。⑤瑶琴:原意指用玉装饰的琴。后指琴。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秋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注释:①篱豆:指篱下菊和豆。暗指陶渊明。语本晋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后用以为典实。②蟋蟀鸣:指天气已经转凉。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③商意:意思是秋意,秋气。林薄(bó):本意指交错丛生的草木。借指隐居之所。《晋书·束晳传》:“忠不足以卫己,祸不可以预度,是士讳(huì)登朝而竞赴林薄。”④萧然:萧条,冷落,荒凉的样子。万籁(lài):意思是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⑤涵虚:意为水映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⑥檠(qíng):灯架。也指灯。⑦乐陶陶:形容快乐陶醉的样子。 译文:昨夜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豆花开也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而陶醉,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注释:①木落:树叶凋落。千崖(yá(旧又读 ái)):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一作“千岩”。②迥然:显然,清清楚楚。形容差别很大。真吾:实在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③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 译文:树叶凋零,溪水干涸,群山枯槁;此时正好清楚地审视自我的本质。面对书卷而坐,晃动的灯光将影子照在墙壁。高声朗读到深夜,能感觉到积雪一层层压在房顶上。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坐在屋子中间,四周放满了历代的典籍。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呢?在这冰天雪地里,天地造化之心全都凝聚在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上。 背景:《四时读书乐》是一代大儒翁森在家乡仙居县创办安洲书院时所作的一组劝学诗。诗中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年轻人勤奋读书,其基调是积极的。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