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重于泰山》张恩先

《师恩重于泰山》张恩先

2021-05-27    12'38''

主播: 英🍺😉

286 4

介绍:
师恩重于泰山   作者:张恩先 多少年了,我与姜凤清老师始终保持着亲密无间的联系。在我的心里,早已把他当成我的父亲。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他给予我几多关爱,引领着我健康成长,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往事难以忘怀。 在初中毕业后,因为残疾升学无望的时刻,我选择了文学来宣泄心中的苦闷与痛楚,甚至产生一丝幻想:能否以此改变命运。但我住在偏僻的农村,周边哪有志同道合、疑义相析的文友呢?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一位朋友送给我一本《古莲》杂志,并且对我说:“这是咱们家乡的刊物,你读一读它吧,兴许能给你些益处。”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映入眼帘,尤其是突出了“地域色彩·多元风格·时代风貌·探索创新”的办刊宗旨吸引着我。读到动情处,我的热血像潺潺的溪流在胸中流淌着。这时,我这才知道,《古莲》杂志是姜凤清主编的,他时任新金县(普兰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驻会副主席。那个年代,文学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就是从那时起,产生了想当作家的梦想。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篇习作寄给了姜主席。本没寄什么希望,可1991年的一天,这位朋友从县城里捎来了又一期《古莲》杂志,满面笑容地告诉我:“这里有你一首诗。”当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找到了我的名字。没想到我这首所谓的“诗”,竟被姜主席和另一位编辑改写成一首《金秋》。我读着那一行行变成铅字的陌生文字时,连声地呼喊着:“这是我写的吗? 这是我写的吗?”我兴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双手也有些颤抖,毕竟这是我的处女作啊! 从此,我把文联当作自己的家。有一天,我终于见到了和蔼可亲的姜主席,一位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中年人,大家都称他“姜老师”。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的朋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每次到县城,总忘不了到“家里”去坐一会儿,静静地享受着姜老师给予我的指导与鼓励,仿佛不去,内心就像缺少了点什么。当时,文联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温馨的精神家园,更是文人聚集的地方,在那里,我结识了许许多多文朋诗友。可以这样说,在20世纪90年代,是普兰店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姜老师的扶持与培育下,李皓、姜春浩、曾晖、张丛波、董晓葵、滕长生、赵慧锋、王晓宇等一大批新生代从这片文学的沃土上开始走向文坛。在我的印象中,姜老师似乎有一种超人的凝聚力量,把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年轻跳动的文学之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姜老师并没有因我是个手脚不灵、口齿不清的残疾人而嫌弃我,反而对我关爱有加,对我的每一篇投稿都写出中肯的意见来。我更没有想到,有一天姜老师专程到安波来看望我,就我的习作给予了面对面的指导。他从一堆稿件里,把我的小小说《分树》、散文《我们不曾相识》挖掘了出来并加以修改,发表在《古莲》杂志上。后来,这两篇作品均被大连《海燕》杂志陆续转发,《分树》还在《海燕》举办的“无名小卒”文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他扶持业余作者的工作热情影响我一生,成了我文学创作上的启蒙老师。 1996年5月28日,由姜老师举荐,我参加了普兰店市文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时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激动!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之后普兰店文学事业走向了低谷。我们一向钟情的《古莲》停刊了,姜老师也提前内退了,我的心中总有些苦涩的滋味。然而,他还一直关心着普兰店的文学事业,仍在发挥着“余热”。我一次次把作品写完,就忍不住地先寄给他,经过他耐心细致地修改后,才投给其他报刊,几乎屡投屡中。2005年,他又打电话通知我参加 “与城市文明同行”征文比赛。我连续寄给他两篇稿件,他都说:不行,离题太远。我以前写了篇散文《感受安波》,他建议还是用这篇。我重新修改了一下,用传真传给了他。当他又传回来的时候,只见他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做了修改,加写了有分量的语句,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有放过。我感动得哭了。在本次征文中,这篇文章获了奖,还编入书中。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接受领导颁奖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姜老师在背后对我默默地支撑!后来,我在《海燕》《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征文比赛中连连获奖,哪一篇不是姜老师精心构思和修改的结果?比如,散文《城里有个编辑妈妈》《家风二三事》《我的金手杖》等,我原稿写得内容芜杂、文字较粗,他慧眼识珠,从文章标题到素材运用,都重新确定,甚至列好提纲让我来写;之后,又亲自操刀,多遍修改文字,直到比较满意……姜主席为我修改过的稿件,真是说也说不清! 2012年,在姜老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普兰店区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率先在大连成立了。也是在他及区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极力推举下,我当选为残疾人文联副主席。我一定要像他老人家那样积极发现和推荐更多的残疾人作家,共同从事文学创作,讴歌壮美的时代,丰富我们的人生。 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每一步成功,无不浸透了姜老师的心血。在他老人家66岁寿辰上,大连《海燕》文学月刊主编、著名诗人李皓动情地说:“姜凤清老师是莲城一个宝,由于他的存在,才使小城普兰店变得小城不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此,我谨代表与我相同年龄段的文友们,以学生的名义,向姜老师鞠上一躬……”他老人家情不自禁地流泪了,我们也跟着流泪了!   2019年1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