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朗月话灵空 作者:子晓 诵读:小雨点

清风朗月话灵空 作者:子晓 诵读:小雨点

2022-08-26    22'56''

主播: 王振芬คิดถึง

292 0

介绍:
《 清风朗月话空灵 》                    作者:子晓  夜深了,浩瀚的繁星眨着闪闪神秘眼帘,仿佛向我证明什么?水中的明月飘动着款款清丽身影,仿佛向我展示什么?沸腾的茶炉弥漫着浓浓迷人清香,仿佛向我沁透什么?舒缓的轻风舞动着慢慢秀美舞步,也仿佛向我演绎什么? 星星,疑惑地眨着眼问:什么是空灵?一个时期以来,文学圈里的朋友们,就经常与我谈起空灵这一文学术语。 在这个疑问下,每当夜晚来临,我在温柔的月光陪同下,开始寻觅古今文人的足迹,痴迷地翻阅那一幅幅画卷和那一篇篇文稿,贪婪地吸吮其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的墨香。我品味大师们那令人深思,充满哲理的话语,我感受着空灵,体味空灵,一股暖暖春风慢慢的飘来,我的意识里朦胧地感到: 空灵是一种意境。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更高一级感官外的超意识,也就是在某个时段才情高度集中所闪现的灵光。正如美学家宗白华认为:空灵,是指意境包含的那个“灵的空间”。是中国人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诗化,表现在意境里,便是一种空灵之美。空灵是从美术界,具体地说是从中国写意派画风演绎出来的。中国绘画追求的意象外之意、画外之情,都是要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达到无限的艺术意境。作品的艺术张力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画家所展示的是博大的胸襟,莹洁的灵魂,无尽的遐想,留给欣赏者的是一个清新空灵的世界。空灵是一种物象。既然是客观实在的物象,它就是立体的、无边的,有它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也就是庄子所描写的那种“无极之境”。大师们认为:作为“灵的空间”来理解,这个空间也所以能在意境中以壮阔幽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高超莹洁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作品,方为空灵,方为至美。空灵既然是物象,也就存在其运动规律。是物象的时间持续和空间的延伸,过程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用文学术语说:空灵是“静”与“动”的统一,“空”为高深莫测,“灵”为变化多端。幻化无穷,不可捉摸。在空旷如野,行云流水的环境烘托下,万物空灵之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空灵是一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人们经常运用灵动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他们的胸怀和气度。若表现在字上面,便是"灵活而不可捉摸"的表现方法。如超然、寥廓、灵动、飘逸、清静、悠远等等都是空灵的表现手法。但在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个度。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空灵”,是不可缺少,缺少而会失去飘逸灵动,空旷无极之感;不可过激,过激而会造成空无飘渺,不知所以言。正如大师们所说的“空灵”,不是空旷无物,而是其中有无穷的景、无穷的意闪烁其间,层层辉映,形成一种“透明的含蓄”。空灵是一种既不黏着事实,而又含蓄无尽的剔透玲珑的美,是使意境独具魅力而分外赏心悦目的美。空旷而辽远,万籁俱绝的心境。 空灵是一种趋向。自古以来,大家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就不失空灵。从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画家范宽 的《溪山行旅图》,到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清音》,每一件经典佳构都体现着创造者心与自然的交流。从大诗人苏轼诗曾有“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的句子里,可以看出蕴含在诗人眼中的境界和气度。现代诗人艾青在诗歌《太阳》“太阳向我们滚来…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北岛的《触电》在与有形和无形的人相握“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其语言的张力,内心的独白,潜在的意念都是鲜见的。 在大师们的思辨语句中,我的空灵感,也在缓缓升腾的清香中形成,竖立起来。可弯弯的月,却笑容可掬地又向我们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那如何比较、鉴赏、把握与驾驭空灵呢?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泱泱中华,滚滚长江,浩繁的千古文章和鸿篇巨著,可谓华彩绚烂,灵动飞扬,空旷无极,风情万种,总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大气恢弘篇章,令后人品味与鉴赏。纵观中国文辞诗赋演绎过程,其表现意象和手法也是逐步由从自然古朴、优美节律向寥廓高远、灵动飘逸层次发展。可以把《诗经》划为现实主义风格。如《关睢》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伐木》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武》中的“于皇武王,无竟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他们的特点基本是把朴素的情感通过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韵的节律表现出来。从楚辞中我们可以感到他在诗经的基础上有了审美愉悦地发展。如《离骚》节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其浪漫色彩浓厚,思想境界高远都是独到的。 到了唐宋李白、陶渊明、苏轼等诗人的诗文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烈了。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的心趣已然达到了情与景会,物我皆忘境地。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其夸张的手法,丰富想象力无人能比。柳宗元可谓是空灵手法的鼻祖。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绝妙的吟咏江乡雪景的诗,此诗意境入画。前两句用的是山野,暗藏“雪”字,后两句别开生面,孤舟独钓,这哪里是写一个人在雪天寒江上独自钓鱼,而分明是在写意人的境界,是最为精彩叫绝的神来之笔,达到了一定的境地。唐宋诗文的内容丰富深刻,形式多姿多彩,风格竟艳斗奇,词句精粹活泼,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时光如驹。诗文发展到今天,其形式内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就更加辉煌灿烂。我注意到了近代诗词,大多数是泪水和血水而混合成滚滚不息的江河;是呐喊和咆哮而和韵成呼呼炸响的劲风;是沉默和醒悟而转换成冉冉升起的太阳。康有为的《初都留别诸公五首》鲁迅的《自题小像》《无题》等等,这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不叙述了。我想说的是有寓意深刻而寥廓灵动的诗文,借着月夜星光,我们一一品味。郭沫若在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句里边,他在“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中是这样幻化、放大他的思想的,要用“太平洋/把地球推倒”他希望在“滚滚的洪流”中看到它“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将自己的内心强烈活动再现出来,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展现出来,这种热力,这种激情是常人难以比及的。洛夫的《边界望乡》其中有一句“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时候/一座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内伤”山能飞吗?那是作者渴望乡情的心在飞。又如“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等等都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展示独特情怀。李琦的《冰雕》中“严冬”居然可以“爱抚和鼓励” 使“柔弱的水/也会坚强地站立”并“千姿百态/呈现生命的神奇”这种联想和夸张词句蕴含了人生的一种哲理。特别是在结尾处诗人以博大胸怀和气度唱响了“即使有一天消失了/也消失在/春天的笑容里”耐人寻味的精彩语句,令人叫绝。邹获帆在《少女》中用“一个赤脚的少女”来诗画了春天,尽管艰难“赤脚/穿过冰层/踩着泥泞/但她毕竟在微笑”作者把春天拟人化了,青春是有活力,也是有诱惑力的,提示春天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是谁也挡不住的。 更可喜的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诗篇。贾文华这位来自草原,穿过地球心脏,在八百米深处历练过的青年诗人,在《辽阔之外》用这样的诗句说道:“烈马想挣脱疆域的辽阔,想用头颅撞向天际,以一腔碧血,涂抹天之尽头的最后一座城廓”这是作者心之声,它要冲破束缚,“自由奔腾”,这种愿望“只要时光不绝,烈马就不放弃奔波”,最后他发现“纵深辽阔”后,“仍旧是辽阔。” 踏雪飞鸿在《冬阳》里这样写道:“冬夜的此刻,杯子吞没了夜,夜饮醉了月亮”这一段可谓是精彩的美文,她用拟人化、夸张的手法把内心感受展现出来。又是谁:“捧一把冬阳暖我”。我高兴地看到她已经从痛苦中走出来了:“我在暖阳里会依旧灿烂。”只有把握才有驾驭。感悟、品味大师们空灵观点和作品的目的,在于我们要以壮阔幽深的空间为依托呈现给世人一种高超莹洁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作品。一是要注意空的“无极之境”。这个空间它是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要把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表现出来;二要注意灵的“幻化无穷”。它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要把万物空灵之美、之秀、之气再现出来;三要注意度的“对立统一”。运用空灵手法即不可缺少也不可过,这一点尤为重要。要防止空无飘渺,不知所以言,真正把剔透玲珑的美、赏心悦目的美、飘逸灵动的美表现出来。四要注意质的“日积月累”。源于生活,积累生活,高于生活。要把内化于心的情感世界,壮美景色,理性思辨物化出来。       这夜晚满天的星星、水中的明月、弥漫的茶香还有那舒缓的清风,不由得让我心绪翻涌,此起彼伏,欣然命笔,诗一首:箫声穷山远,清风荡月影,寥廓难莫测,灵动碧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