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30年代文学

1927-1937---30年代文学

2016-09-03    17'18''

主播: 会飞的鱼在想你

353 83

介绍:
ü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三十年代 小 说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标志着革命文学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左联”以创造社、太阳社以及鲁迅影响下的作家三部分人为主;、 3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4左联作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有:蒋光慈的【中篇《短裤党》、长篇小说《田野的风》】;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叶紫的【短篇《丰收》】;丁玲【短篇《1930年春上海》】; 、5左联先后跟“新月派”、法西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等反动的文艺派别或错误的文艺主张作斗争;、 6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集年轻作家;代表作品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端木蕻(hong2)良的《鸳鸯湖的忧郁》、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 Tips:建议观看由小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 7“京派小说”: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8“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30年的小说流派,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9《故事新编》(1936)是鲁迅的一部历史小说集;、10茅盾:原名沈雁冰,《蚀》(1928)是茅盾最早的一部小说,作品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111932年前后,茅盾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12《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是“社会分析小说”最典范的杰作;13《子夜》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而最终失败为情节主线;、 14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最早的讽刺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14B《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而且标志着老舍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真实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14C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创作了长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剧本《残物》、《面子问题》、《桃李春风》;、14D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剧本;、 1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16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死去的太阳》、《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7《家》是巴金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 18沈从文,“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好管闲事的人》、《石子船》、《边城》、《老实人》、《八骏图》;、19《边城》(1934)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描写湘西农村风土人情(翠翠、傩nuo2送、天保);、 20张天翼:初作《三天半的梦》,他写的最多的是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代表作《从空虚到充实》(荆野)、《猪肠子的悲哀》(“猪肠子”)、《移行》(桑华); 21丁玲:最初引起注意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其他著作《孟轲》、《暑假中》、《水》、《母亲》;、 22艾芜:代表作《南行记》; 23沙汀:一位以革命现实主义著称的作家,代表作《法律外的航线》、短篇集《土饼》和《苦难》;、 戏 剧 1曹禺[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这个笔名是取自他本名中的“萬”的繁体字,拆为“草字头”和“禺”,草换为曹,“万”就成了“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是多幕话剧《雷雨》(1933),其他代表作还有《日出》、《原野》;、 2《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主人公:周朴园;、 3三幕剧《上海屋檐下》是剧作家夏衍的代表作,夏衍的处女作是《都会的一角》;、 4田汉在30年代的代表作品是《回春之曲》(1935);、 5洪深:《五奎桥》6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 散 文 1A鲁迅:在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大量的杂文,鲁迅的杂文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1B鲁迅的杂文集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2瞿秋白:杂文代表作《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拉快司令》、《苦闷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经》 3何其芳:《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 4夏丏尊:《平屋杂文》 5丰子恺:《缘缘堂随笔》(1931) 6叶圣陶:《脚步集》 7沈从文:《湘行散文》 8林语堂[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主张小品要“语出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930年代报告文学代表作:夏衍《包身工》、邹韬奋《萍踪寄语》、萧乾《流民图》、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 诗 歌 1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它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著名的诗人有:蒲风、殷夫(有著名的“红色鼓动诗”) 2蒲风:中国诗歌会中最热心、最活跃的诗人,代表诗集有《茫茫夜》、《生活》、《钢铁的歌唱》、《摇篮歌》、《抗战三部曲》、《黑暗的角落里》、;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 3臧克家:代表作《烙印》、《罪恶的黑手》;、 4戴望舒:30年代所谓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有“雨巷诗人”之称。诗集有《我底记忆》、《雨巷》、《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5陈梦佳:《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 6李广田:《行云集》;、 7卞之琳:《数行集》(代表作《断章》);、 8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四大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新文学产生以来最早成立的重要文学社团。 冰心、叶绍钧、朱自清、许地山、王统照 创造社 继文学研究会以后成立的第二个新文学社团(1921成立于日本)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 “为艺术而艺术”,提倡主观抒情的创作手法,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 新月社 “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成立于1923年 徐志摩(发起人)、闻一多 语丝社 “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 代表作家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