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夏至

忽而夏至

2016-06-17    23'02''

主播: 一只大圆圆

417 7

介绍:
忽而夏至,当年书上学不懂的地理题或许还是不太懂得,但是,现在或许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历史文化底蕴中的夏至,那些习俗、那些吃食,那些风物…… (若要听仿《舌尖》,可直接跳至16min~) 文字版: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粉笺书,罗袖泪。还有可怜新意。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 ——晏几道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深度纵览》特别节目,我是主播……。 明天就是夏至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夏至的那些事。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 (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 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 球正值隆冬。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 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 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 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shǎng)",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 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 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zì)和暴风雨的危 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 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 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 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风物 夏至,五月中,"言万物至于此,假大而极至。"故夏至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五月对应周易中的天风姤(gòu)卦,阳达到极至而一阴始生。《白虎 通》曰:"律蕤(ruí)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是说阳气已经像宾客一样在外面,而不是主人了。《吴子夜四时歌》曰:"是月为郁蒸,为仲暑。" 井水 夏至浚(jùn)井能改水避瘟。水的气味随节气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是源于天地之间气候的感应,夏至阳达到极至,阴气生于地下,故古人认为夏至浚井可以改水。 每天早晨第一次汲的井水叫做井华水。井华水味甘、性平,无毒,可治口臭和酒后热邪 半夏 夏至第三候,半夏生。半夏,也称守田、水玉、地文、和姑,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 无花果 无花果,也称映日果,优昙钵、阿驵(zù)。无花果产自南方,五月不开花便结果。果实出自枝间,形状似木馒头。里面虚松柔软,采来用盐渍,压扁、晒干,可作果品吃。成熟时果实呈紫色。将无花果阴干,可治咽喉诸疾。 杏金丹 《本草图经》曰:"五月收杏去核,自朝蒸之,至午而止。以微火烘之收贮,少加糖霜,可驻颜,故有杏金丹之说。不宜多食。" 五味子汤 五味子也称玄及、会及。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为五味也。五味子可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精。养五脏,除热。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明目,暖肾。孙真人的《千金月令》中说,五月常服五味,以补五脏之气。《千金方》曰:"五月二十七日宜服五味子汤。取五味子一合,捣,置小瓶中,以百滚汤入蜜少许,即封口,置火边良久乃服,生津止渴。 夏至日各地天气谚语 夏至节正处梅雨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浙江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湖北会说:夏至落雨,九场大水;而湖南则有: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四川的:夏至无雨三伏热;贵州的:夏至无雨干断河;安徽的:夏至不雨天要旱 夏至三候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中,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由芒种而起,上乾下巽(xùn)的天风姤(gòu)卦在夏至达到极点,但盛极必衰,易经中乾卦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对应的就是夏至。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古代的夏至有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蜩(tiáo)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táng)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夏至日,雄性的知了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 三候,半夏生。喜阴的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说起来这种草正是因为它在仲夏时分生长出现才得到了“半夏”的名字。它的出现意味着夏天已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疗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夏至食俗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dàn)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 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 销”。 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 精致的小笊(zhào)篱(lí),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