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3 从欧洲杯看群体性狂欢美学

Vol.53 从欧洲杯看群体性狂欢美学

2021-07-06    36'26''

主播: 美学公社

20968 435

介绍:
欧洲杯进入半决赛、决赛阶段,全世界的球迷狂欢进入高潮。这次,美学公社来聊聊人类为何需要狂欢。而本期的音乐正是舒曼的《狂欢节》。 狂欢本身是有美学意义的,而且一定有表演的成分。狂欢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酒神节,后来演化为世界各地不同的狂欢节日。在酒神节,人要演神的故事,就必须戴面具。太阳神与酒神,代表着理性与反理性、主流与叛逆。在狂欢中抹掉阶级差异,人人平等地参与群体活动。可可老师分享了在西班牙奔牛节的经历,城市里的人个个跟疯子一样,好不快活。 前苏联文论家巴赫金提出“狂欢化”的美学命题。这是人人平等、自由、资源共有的乌托邦的想象。人们放弃教规,打破严格的等级秩序,同一切人随意不拘交往,随心所欲地妆扮自己,狂放不羁地载歌载舞,自由自在地说说笑笑,纵情于食欲声色。 虽然我们还到不了乌托邦,但我们可以在某一天过一种欢乐、诙谐、戏谑的乌托邦生活。戏仿是狂欢的重要元素。恰恰是汉文化里缺乏作为传统的狂欢节日,缺少释放出口的生活往往紧张、压抑。儒家的治国之策更利于集体,却以个人削弱为前提。而这一代人也就只能在弹幕里尽情宣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