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语音

《人民的选择》语音

2017-03-09    04'31''

主播: 心传考研

134 10

介绍:
《人民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分析案例,试图阐释在大众传媒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选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二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 作者简介: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创办人。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对社会研究方法颇有贡献,被誉为“现代经验社会学创始人”。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的重要贡献,使其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主要内容: 早期的宣传理论家支持强有力的大众媒体,但是,后来的传播学学者在研究媒体对于选举行为、消费决策和其他类型的行为变化时,没有找到这类强效果的证据。开始怀疑强有力的大众媒体效果论的主要学者就是拉扎斯菲尔德,而正是他的伊里县研究引发了他的怀疑。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希望证实大众媒体在构成人们关于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他假定,总统选举的投票决定会在竞选过程中做出,并会受到大众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选举问题和候选人的新闻、专题报道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却揭示了相反的事实:许多伊里县的选民在选举竞选开始之前就拿定了主意。600名调查对象中仅54名曾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而这些转变者当中只有一些人是因为直接被大众媒体所影响才这么做的。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一些关键个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舆论领袖”的那些人,它们转而通过与其追随者的人际传播联系,即以一种两级传播流通的模式将这种效果加以扩大。 本书作为美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通过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战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在今天新媒体时代越发受重视的“两级传播流”和“意见领袖”等概念,从而成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奠定了主要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工具制造者”的传播学先驱地位。阅读《人民的选择》不仅可以对传播学早年的学科发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从中学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