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面朝大海

2021面朝大海

2022-01-02    41'43''

主播: 播客 郑浩

435 1

介绍:
2021 面朝大海作者:阚乃庆2021年,其实和经历过的往年和可以想见的来年一样,一天不多,一天不少,但是这一年却显得步履蹒跚,直到年末,才显出进程的快捷乃至潦草来。至于我,一年一度的回望,这是对过去的一种礼敬,也是与自我的一次对视。——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最深情的再见,也许就是这种告别了。努力当“自己的考古学者”,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拯救。如此,守尊如堤,崖岸自高。2021年,圆了12次的月亮,此刻冷漠地斜挂在我的头顶上,流下一派清波。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比他大7岁的孔子,站在东方的水边,也以流水比况人生的一去不返。而2000年后的此刻,江流天地外,湖色有无中,我在一个不为他们所知的江南,身处曾经照拂过他们的如水月光之下,我却分明感到,生平在各个地方所见到过的河流,皆一一从心上流过。2021,辛卯年,这个牛年里没有立春,旧时叫无头春,不吉不祥。但是人们相信,只要像牛一样的勤奋努力,就可以克服自然节律带来的岁时不顺。通过主观来与世界达到一种化解,一种平衡,这是传统文化的优长。理想的人格不正是“无所求、无所待、无所依”吗?马尔克斯有一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一样魔幻,但这句话还是实诚的。一我的2021年,是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始的。这是一年一度的心灵狂欢。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音乐会是线上的,乐池一如既往地满满当当,可是观众席上却空无一人。在屏幕上,我看到了10年前曾坐过的那个位置,自然同样也是空着的。丝弦在铜管的伴奏下,发出或磅礴或细美的音响。80岁的穆蒂,动作准确,思路清晰,沉稳而敏感,让人怀疑岁月何以在这位演奏家身上没有留下老迈的痕迹。最后的收官之作依然是《蓝色的多瑙河》,充满欢乐,也充满悲伤。——似乎也定下了2021年的基调。这一年的热词无疑是新冠病毒。这是全人类的敌人,一个不得不相伴的敌人。我们在赛跑,我们在作战,我们在抓狂,我们在赌气,我们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我们在用高射炮打蚊子,我们在挥舞长矛与风车作战,我们在左右手互搏,我们在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而所有的这一切困境窘态衰相,无奈无能无聊,都证明了人类的局限性,证明了我们苦心构筑的文明其实是沙滩上不堪一击的堡垒,我们津津乐道的成就可能不过是一场梦幻泡影。李安把流行小说《少年派的梦幻漂流》拍成了同样的经典。以象征的手法,向世人提前展示了一幅末日景象:海难之后,救生艇上,只有一个少年PAI和一只老虎,海天茫茫,一切都不可知。PAI对老虎的态度,从最初的害怕、争斗,到明确界限、相互依存,最后成为因警醒、证明自身存在,而成为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们能否有这个勇气和智慧,是否有这个心力和气量,在这个注定丢盔弃甲的战场中尽可能地平静撤出,正如PAI目光中的老虎何时能走进那个属于它的森林,我们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灾难还远未结束,老虎还在船上虎视眈眈,我们还在梦幻漂流。暑期结束,刚到南京才一天,与一帮老友欢聚畅谈。晚上的饭桌上就传来禄口机场的不详消息。天刚放亮,就赶到扬州。小区的大门在我身后訇然关紧,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城市的大门居然就此关闭了整整50天,把整整一座城隔绝在世界之外,考证说,这大概是史可法抗清之后的扬州又一次围城。不过这次的原因不是来势汹汹的异族军马,而是看不见摸不着没得抓挠的病毒。这个病毒被一个颟顸愚昧无公德心的老巨婴带到了这座悠闲的江边小城,把这个被“水包皮、皮包水”泡得发软发酥发红发痒发福发嗲的城市生生搅成了一座人间炼狱。胡阿祥教授跟我说,南京和扬州是两座相克的城市,看来又多了一个例证。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就这样,被迫开始了自我“换档”。床边两架书,窗前一棵树,日月叠壁,山川绮焕,尽在其中。虽足不出户,然自享自足。300年前欧洲大疫,牛顿爵士被困庄园,发现并推导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促进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想象一下,在静如万古的空间里,苹果自枝上成熟坠地,这种熟视无睹的寻常景象,大概只有在如初生的心态下,才会如陨石般燃烧落地,地动山摇,才会激起牛顿探究的热情和智慧吧。波普的,雅痞的,普罗的,资本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先锋的,古典的,建构的,解构的……如今不再聚集,碰撞,相融,统统让位于无所不在的强大意志。我没有“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那样壮大的心力,但是我可以借由难得的假期,在字里行间觅得自由的芥子。在安静的时间中躺平,不需要刻意调动,各种物事自然浮现。星辰大海。苍茫大地。野草与生命在废墟中萌生,大理石上有天人交战,人迹在时空交织中穿梭,万物在盘旋中起落上下,过去、未来和现在同时降临,重重叠叠,无序和理性张弓搭箭,缠斗不休。于我而言,最痛快的是乱翻书。黑格尔擅筑方城,卡夫卡自掘地洞,博尔赫斯双目炯炯,海明威不怒而威,劳伦斯的沉湎,纪德的忘情,罗素的绅士相,卢梭的下流态,屠格涅夫的优雅,纳博科夫的贪婪,鲁迅在黑暗中的刃光,苏东坡肉香茶氛中的曼妙文字……我像是一个馋嘴的人到了零食铺子,剥啄嗑啜,随捡随食。这种流淌式的读书,自在漫漶,从流漂荡,其乐何及。晨昏颠倒,日月无感,失去了时间的刻度。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时光如流”这句话的真切。有两句诗,记下了当时的情景——楼树历历在,凉风翻书来。夜半望缺月,玉沉影徘徊。二成天被吊在诡异的楼林里,日日夜夜呼吸着令人窒息的空气,周遭是用钢筋撑起的透明的玻璃和不透明的水泥,感觉像极了一个末日寓言。活着不容易,人生是如此的不确定,偶然性如此强大和捉弄着人们,究竟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如何估量生活中的得失、是非、祸福,从而主动把握自己的一生,不是值得好好思索一番么?福克纳说,我拒绝人类的末日,因为人类有尊严。所有人都站在边缘上,尽管触摸不到中心,但仍需要关心中心问题。有感于周遭的不安,不满,不定,我偶尔从读书之余抬起倦黑的老眼,探出了笔尖,试图廓清误解,消除误会,用事实说话,努力从未曾遇见过的人心的至暗时刻中挖出一点现实的光亮来。于是我把读书札记改成了扬城日记。   20天短短的日记,不作起居注,只是对生活草蛇灰线的描摹,夹杂一些零星思想的倏忽火光。在日记背后的网络里,越来越多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在关注和鼓励。当然,可能也会有别样的眼神在。“若避好名之嫌,则无为善之道。”我把日记当成一个园艺小圃,作为一次自媒体的实践,以字自囚,自稼自穑,自沉自浮。作为曾经的媒体人,从第一天我就清楚它的命运。但在孤独的狂欢中,也第一次感到,创造亲密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相信蒲宁的那句话:惟有词语被赋予生命。但我还是意想不到,我的日记竟然遭到了过度关注。鲁迅说,久受压制的人们,被压制时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乐。而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这场无妄之灾。不论哪个层面的,都要好好总结,庶几利于未来。灾难终会过去。龚自珍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如同尘埃一样随风逝去,只有一样东西会留下来,那就是历史。一座城市全部停摆,这场无妄之灾,既是偶然,也属必然。本应成为人们应对灾难的最好教科书,但是躲过一劫的人们开始庆幸了,上头忙奖勉,民间涮火锅,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初的痛不欲生、无奈无助统统扔到脑后,如痴如醉地投入像烧烤火锅一样
上一期: 丰富自己
下一期: 10个细节,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