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D大调第104交响曲“伦敦”

海顿--D大调第104交响曲“伦敦”

2019-02-07    29'42''

主播: 96涛声依旧

466 6

介绍:
“伦敦”原是海顿最后12部交响曲的另一总称,但也被单独用来命名他1795年5月即将告别伦敦时最后上演的《第一零四号交响曲》(虽然并非最后写作)。整支乐曲代表着海顿音乐生涯的最高点,严谨的曲式风格与充满着作曲家内心热情的《第一零四号交响曲》无疑是音乐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重要作品。 下面,我以简单的分析来向大家展示这一部宏伟交响曲的主要精髓。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曲子以一段沉重缓慢的序奏开始,庄重而严肃地展现了宏伟、气势磅礴的场面,像是海顿对音乐以及听众们献上崇高的敬意。两次重复地缓慢节奏过后,曲子节奏开始转换为轻快的快板,进入曲子的呈示部,在这一部分海顿以节奏明快的小提琴与序奏的大提琴形成鲜明对比。此后在呈示部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交互演奏,表现了一种热闹欢快的场面。乐章的最后把第一主题加以变奏并结束了此乐章,整个乐章虽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展开,最后却在幽默诙谐的旋律中落幕,表现了海顿在心境上的重大变化。 第二乐章,抒情曲,慢板。在结束比较欢快的第一乐章后,曲子的第二乐章一开始的节奏就比较缓慢,音调较低,塑造了一种宁静的场面,像是描述了作曲家走在泰晤士河畔不断沉思的情景。第一小节柔和的音色逐渐消失,曲子突然加重了节奏,以整齐划一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合奏演奏第二小节,与第一小节形成强烈的对比,抒发了作曲家不甘人后,充满希望的乐观心境。接着在长笛与双簧管的合作演奏下,再次引出最后一小节旋律,重复着第一小节的主题,结束了本乐章。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乐章开始就用很轻快的节奏展现了城市的风貌,具有玛祖卡舞曲的风格,速度较快,形象活泼,这些旋律听着让人忍不住翩翩起舞。在小步舞曲重复前,有10小节经过部,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齐奏,后半部为长笛独奏。中段音乐比较柔和,旋律轻盈、平稳,与前后两段形成对比。第三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整个乐章充满了热闹与欢乐的场面,让人不禁联想当时的作曲家是身在怎样热闹的街市中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第四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乐章开始以一小段沉稳的圆号低音逐渐与大提琴合奏奏响主题,随后曲子旋律逐渐加快,最后以一个固定的节奏展现出民间的欢快场面。乐曲中间不断穿插双簧管与低音提琴的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个人与群众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在准备结束乐章的时候,有一段比较柔和的双簧管独奏,像是描述着崭新的一天的开始,然后再重复该乐章的第一主题,最后结束乐章。这个乐章仿佛一幅充满民间气息的生活画卷,描绘着海顿内心对平凡生活的喜爱与对音乐的高度热情。 整部交响曲都表达了海顿对新兴市民阶级的热爱并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主义,也是海顿出众音乐才华的最好展示。在挣脱了封建主义束缚之后,这种更加注重内心感受,更加提倡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的音乐形式,让海顿的音乐向更高层次进化,也让他在欧洲古典音乐史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