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2021-02-13    12'58''

主播: 96涛声依旧

189 1

介绍:
(Night on the bald mountain)原名《荒山上的圣约翰之夜》。穆索尔斯基1867年创作。交响诗。1886年10月27日在圣彼得堡俄罗斯交响音乐会上首演。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指挥。 作者于1860年开始构思这首乐曲。他当时正着手为曼格顿男爵的剧作《女巫》配乐,后遂用配乐中的音乐素材写成本曲。经过多次改编,作者本拟定稿为独立的交响诗,但最终未能完成。作者去世以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加以整理完成配器。乐谱出版时,扉页上有如下标明:“地下传出一片乱哄哄阴惨的声音。妖魔们纷纷从黑暗中出现。魔王出场。妖魔们颂赞魔王并进行祭奠。喧闹的夜宴开始了。欢狂到达最高潮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众妖魔立即四散消失。东方显出黎明。” 乐曲按照标题说明顺序发展。一开始呈示的六小节主题先由小提琴奏出粗扩快速,由弱到强的三连音,形成漩涡般的翻滚效应。仿佛阴沉肃杀的荒山之夜,从地府传出一片乱哄哄的阴惨的声音。接着,低音弦乐器用顿音奏出进行曲节奏,象征妖魔们怪声叫喊的乐句。 这一主题之后,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在低音区奏出阴沉的宣叙调式的魔王主题。象征魔王登场的主题,表现俄罗斯神话中魔王威严的形象。接着短促的乐队全奏将富于戏剧性的乐曲打断后,乐曲升高半个音将前面的乐声全部再复奏一遍,从而增强戏剧性效果。 然后乐曲呈示戏谑性的舞曲和进行曲特点的怪诞的乐曲动机。这些动机的呈示及其交响性的发展,使人仿佛看到一群魔鬼正边念着咒语边狂蹦乱跳。然后小号和圆号走出了号角性的主调音乐。这一主题带有进行曲和诙谐曲的特点,平稳的旋律庄重肃穆,表现了众妖魔对魔王的赞颂以及众妖魔的祭奠礼。 随后乐曲将各种音乐素材加以戏剧性发展,表现出鬼灵的盛宴,仿佛妖魔们正在喧嚣狂舞,恣情作乐。当小提琴用半音阶引出乐队全奏时,宴会进入了狂乱的高潮。之后,乐曲再现开始时阴暗的三连音和妖魔从黑暗中出现的音乐。再现时配器有所改变,力度也大为增强。随后钟声突然奏出模仿教堂钟声的音响,象征黎明的来临。于是乐曲进入尾声,木管奏出乌克兰民间牧歌风的旋律。 这一旋律安详纯朴,充满黎明宁静的气氛,形成了与前面戏剧性音乐的强烈对比。体现了光明终于战胜黑暗的主题思想。最后乐曲在安宁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