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复活节序曲Op. 36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复活节序曲Op. 36

2021-02-13    15'58''

主播: 96涛声依旧

106 1

介绍:
光辉的节日”,这是俄罗斯民间对复活节的称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把他的《伟大的俄罗斯复活节序曲》(作品编号Op.36)设想为一次精心计算的乐队色彩的大迸发,以此反映出俄罗斯人在这个最重大的、把基督教仪式的庄严壮观与古代异教徒庆贺大自然复苏的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节庆的普遍感受。 里姆斯基的旋律取自《宗教歌集》,这是一本收录了希腊东正教最有名的赞美歌的曲集。他从1888年的年初开始动笔,当年夏天在创作《舍赫拉查德》的同时完稿。那年冬天的彼得堡俄罗斯交响音乐会由里姆斯基担任指挥,他把《伟大的俄罗斯复活节》的首次公演列入节目单,于1888年12月3日在贵族俱乐部举行。 慢速的引子一开始,全体木管乐器用庄严的齐奏吹出序曲的基本主题。里姆斯基把它与以赛亚所作的基督复活的预言联系在一起。这旋律被长号庄重地接了过去,最后以大号的深沉的乐队色彩奏出。最后的音调向里姆斯基暗示了**的圣墓。当复活的时刻临近时,圣墓慢慢地开始发出一种无以言喻的灵光。突然间,乐队升腾起来,放射出几乎使人眼花缭乱的光辉,随后又同样迅急地暗淡下去。接着,复活节欢乐的主体快板部分爆发出来。 “天使长的庄严的号角声(里姆斯基在自传中写道)被同一曲调的、几乎像跳舞般的欢乐钟声所取代。这钟声时而与教堂司事飞快的朗读声、时而又与牧师用来吟诵福音喜讯的传统圣歌交相成趣。充当序曲副部的宗教歌集中的主旋律‘基督升起’,夹在号角声和钟声间出现,又构成了一个凯旋般的尾声。在这部序曲中,福音故事里对古代预言的回顾就这样与“异教徒的欢宴作乐”的复活节仪式的总画面结合在一起。圣经中大卫王在约柜前的雀跃欢跳所表达的不正是与那些偶像崇拜者的舞蹈相同的情绪吗?俄罗斯东正教的钟声无疑是教堂里的器乐舞蹈音乐,不是么?那身穿白色制服与宽大法衣的僧侣和司事们的飘动着的胡须,以及用很快的速度吟诵‘美丽的复活节’等,难道它们不把人们的想象力引向异教时代?复活节的面包条,面包卷和闪光的蜡烛,这一切距离关于基督的哲学学说和社会学说何等之远啊!节日里这种富于传奇色彩的异教的一面,这种从阴暗神秘的**受难日之黄昏向复活日黎明时的异教徒们放肆的欢宴作乐的转变,恰是我渴望着在序曲中加以重现的东西。” 图片 里姆斯基非常强烈地感觉到尽管他的乐队色彩栩栩如生,仍不能就此表达出他头脑中所想的一切。他觉得“即便是为了肤浅地”欣赏他的序曲,听众们也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在挤满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和若干指导者教会仪式的僧侣们的大东正教堂里举行的复活节晨祷仪式。这番经历正是当今有教养的俄国听众(更不用说其他基督教教派的听众了)所十分缺乏的。为此,里姆斯基请求他的朋友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伯爵写一篇说明诗。可是朋友的诗不能使他满意,结果还是由作曲家用自己的话写成。这篇说明里有旧约和新约中的引言,也有他自己印在序曲出版上的话: “愿神兴起,使他的仇敌四散,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 “他们被驱逐,如烟被风吹散,恶人见神之面而消失,如蜡被火融化。(诗篇68章1、2节)” “过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膏**的身体。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阳的时候,他们来到坟墓那里。彼此说,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滚开呢。那石头原来很大,她们抬头一看,却见石头已经滚开了。” “她们进了坟墓,看见一个少年人坐在右边,穿着白袍,就甚惊恐。那少年人对他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他已经复活了。(****16章1至6节)” “喜讯传遍世界,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如烟消散殆尽。” “‘复活!’天堂的天使合唱队和着天使长的号角声和六翼天使的拍翅声唱到。‘复活!’庙堂里的僧侣,在香烟缭绕之中,在无数烛光的照耀下,和着胜利的钟声唱到。” 这首序曲的配器为:长笛三(一支与短笛轮换)、双簧管二、单簧管二、大管二、圆号四、小号二、长号三、大号、定音鼓三、钢板钟琴、三角铁、钹、大鼓、锣、竖琴,以及常规的弦乐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