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8|英女王去世,但帝国仍是现代政治的母题

Vol.118|英女王去世,但帝国仍是现代政治的母题

2022-09-09    69'35''

主播: 叛逆学者说

471 8

介绍: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作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也是英联邦元首,她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衰落,也见证了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过渡。(关于本日的热点加更,可移步东腔西调公众号阅读《三个词概括英女王的一生》)帝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概念。由于冷战后苏联解体,许多人关心帝国的崩溃;随着美国实力遥遥领先,许多人转而研究帝国的扩张与维系;而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对立,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取代,则几乎被认为是历史的必然。但到底什么样的国家才可以被称为帝国呢?帝国是否必然意味着征服-统治的等级关系?历史上的帝国留下了哪些遗产?古代中国是一个帝国吗?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老师和上海政法学院的郑非老师,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在世界历史上曾经起到重大作用的各个帝国。【本期对谈】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嘉宾: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播客》主播)嘉宾:郑非(上海政法学院讲师,著有《帝国的技艺》《帝国的失败》等)【收听指南】|帝国的分崩离析与民族国家的再聚合03:18郑:19世纪是一个自由和竞争的时代,20世纪是一个主权与管制的时代06:20 许:政治学有个说法,西方实际上有两张面孔,对内洛克主义,对外霍布斯主义08:10 许:首先我们先要把帝国和帝国主义分开,某种意义上来说帝国主义是贬义的,但是帝国是中性的09:12 郑:在中国古书里,帝国是个道德词汇,所谓的帝国主要讲的是一种统治的合法性,而不是讲国家的组织形态11:58 许:东方也有多元帝国的形态,帝国不是欧洲历史的特殊现象,恰恰是世界普遍历史的一部分15:04 郑:任何一个多元的超大国家,都避免面对帝国会面对的问题,但东西方的帝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这也是事实18:00 许:如果说罗马帝国的特征是统一的法律秩序,那么中华帝国则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一套文明秩序|比较帝国研究,不同帝国的不同形态20:31郑:社会驱动产生的帝国(英帝国、法帝国)vs王朝驱动产生的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俄罗斯帝国)21:37 许:英帝国是以自由贸易秩序而组织起来的一个帝国吗?24:01 郑:英帝国考虑的是建立并维持有弹性的统治,希望长治久安,扩张也不至于被反噬;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殖民冲动虽是行政驱动的,但归结起来,是内部意识形态冲突奠定了法殖民帝国的面貌25:00 许:在晚清和民国,上海有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管理模式非常不同,前者是行政管理,后者几乎属于自我管理29:29郑:除了许老师刚刚提到的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我想英国的统治还有另外一个要诀,那就是“难得糊涂”31:22 郑:哈布斯堡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是古典帝国的转型物,但相比之下,俄罗斯帝国要更古典、更低效、更不发达35:00 许:有弹性的统治往往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尊重自治的传统本身也是带有敬畏感的38:09郑: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中期前,其实弹性是比较足的,但其瓦解恰恰在于俄罗斯人对俄罗斯帝国不满,因为俄罗斯人是帝国中间受压迫最深的民族39:40 许:俄罗斯帝国的上层结构与俄罗斯民族的意识底层是脱离的;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的产生,有时候需要一种外来的比它文明高的冲撞、冲击45:00郑:往往是政治冲突/政治运动造就了民族意识,而不是民族意识带来了政治冲突/政治运动|家国天下,王朝认同与文明认同47:00 许: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所出现的民族认同,并不等同于中华民族认同49:00 郑:中国古代有没有文明认同?有,但它在中国人的政治认同中占多少比例,这个就不好说52:00 郑:如果我们去看历史,帝国统治失败的地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失败;每个帝国的失败都有一些必然的结构性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56:15 许:中国传统士大夫接受了家国天下的说法,对王朝的认同实际上是对正统和文明秩序的认同;中华民国继承了帝国的版图,但没能成功继承帝国的认同01:02:30 郑:古代帝国和近代帝国也有很大的区别,古代帝国的构成比较随意,由私人关系凝结而成,近代帝国就比较讲制度、讲契约|从多元到单一、单一到多元的轮回01:04:38 郑:最近有一本新书,讲的是国际联盟、联合国这样的超大型国际组织,实际上最开始的原型就是英帝国;即便到了现代,帝国这个母题依然以某种方式反映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01:06:04 许:在这个民族国家的时代,帝国是不会消失的;我们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来讨论帝国,而是每一个超大国家在面临问题的时候,都希望从帝国那里获得自身的智慧01:08:02 郑:按照民族国家的逻辑,切身为民的地区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政治冲突的可能,于是我们就需要一个更模糊的框架来把这些地区融合起来【工具箱】01威尔逊原则,即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的纲领,又称十四点和平原则,其理想主义政治理念可以基本上概括为: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以及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02 茹费理(Jules Ferry,1832-1893)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的政治家、因中法战争失败而下台的法国总理,以实行反对教会的教育法和扩大殖民地而出名。1885年7月28日,他在众议院为其殖民政策辩护,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表示“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一个民族是否伟大在于它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不参与世界事务……我保证这样的态度会使我们的国家很快走向终结……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她也必须是一个伟大的国家。”03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和著述家,被广泛认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推行的是完全不受强力压制的消极的自由,在强调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政府、人民、宪政等的思想。洛克式自由主义代表着新生阶级的基本诉求,把财产权视为同自由、生命一样的权利。04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而自然法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普遍法则,用来禁止人们毁灭自身或放弃保存生命的手段。05《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一书是许纪霖教授的著作,全书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全书依次有所谓“天龙八部”——甲部(核心结构“儒家”)、乙部(互补结构“儒、道、法、墨”)、丙部(信仰结构“儒、道、佛三教”)、丁部(政治结构“周秦之变与宋元之变”)、戊部(社会结构“江湖”等)、己部(总体结构“共同体”等),前有导论部(“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传统”),最后是结论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在哪里”)。06公意(general will)是指集体的真实利益,等同于共同的良善(公益);若每个人皆能无私地行事,则公意就是所有人的意志。卢梭曾以一段话概括了《社会契约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