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22|长恨悲歌:从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

Vol.122|长恨悲歌:从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

2022-10-14    54'56''

主播: 叛逆学者说

407 6

介绍:
盛唐,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据《新唐书》记载:“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及天宝之乱也,天子不能守两都,诸侯不能安九牧。”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转折,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如果说有什么更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安史之乱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诸多历史因素汇聚集中爆发。盛世何以到来?变乱何以爆发?盛世为何无法延续?在今天的播客中,我们特别邀请到历史作家郭建龙,和我们聊一聊大唐帝国的成败得失。理解秩序的崩溃,要从秩序的基本元素和机制上讲起。【本期对谈】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学博士)嘉宾:郭建龙(自由作家)【收听指南】03:30 唐朝与亚洲内陆的政治角力何必:唐朝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汉人帝国,但它在立国之初就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亚洲内陆地区的一系列事务。唐朝为何要深度卷入亚洲内陆的政治角力?郭建龙:唐朝的雄心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弱的政治传统接近消亡,北方缺乏制衡精神的武力统治传统却居于强势。这种北方政治传统由北魏传给了西魏,又由西魏传给了隋,最后被唐所继承。尽管孝文帝进行了汉化改革,但仍保留了这种尚武性,只是同期西方(阿拉伯帝国)的尚武性和扩张性比唐更强。09:32 怛罗斯之战与安史之乱何:汉朝一经建立就要面对强大的匈奴帝国,隋唐一经建立,原本混乱的草原似乎就统一在了突厥帝国之下,其中有什么周期性的规律吗?郭:其实草原也有自己的规律性,但它的规律性只有在中原也有同样强大帝国的时候才会被记录下来。首先继承了匈奴霸权,可以被称为帝国的,其实是柔然——匈奴之后和突厥之前的第二游牧帝国,但它出现于东西方强大政权的间歇期,所以名气一直不大。贵霜帝国也是同理。13:45 政治安排:能和平就不打仗何:隋唐之际,中国北方和西方已然是突厥帝国的天下。在中央政治层面上,唐朝做了哪些安排以有效应对这部分军事压力?郭:关于渭水之盟,史书往往在强调唐太宗怒斥突厥人背信弃义的英勇行为,但其实不会记载背后的谈判,因此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这是唐朝妥协的一个结果。中原对付游牧民族最成功的一个策略并不是打仗,而是把自己做好,维持住内部的稳定性。比如当时的王忠嗣,他是最会打仗的将军,也是最不动用武力的将军17:35 军制转变:从府兵制到募兵制郭:府兵制和募兵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当你采用府兵制的时候,府兵制就会演化为一个重担,府兵们往往既种不好地,又当不好兵。如果实行了募兵制,军队的战斗力会增强,但朝廷又将无法承担财政的压力,接下来又得往府兵制改。何:随着府兵制的崩溃,玄宗朝精密的政治平衡何以达成?郭:任何朝代都会寻找政治平衡。我们历史上有个很好的传统,可以叫“三权分立”,这三权分别是行政和财政权、军事权、监察权。行政条线上的官员和军事条线上的官员互不隶属、互相制约,但是同时都听皇帝的话,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制衡。21:44 开元天宝之际的高层政治何:提起玄宗朝,我们一般会区分为开元盛世和天宝之乱,同一个皇帝统治,但却判若两人。这样的转变在制度方面有哪些线索,有什么是一以贯之的? 郭:我非常不赞成“唐玄宗前期英明而后期昏庸”这样的说法,这本书有很大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看到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盛世之所以成立是一些因素在起作用,但这些因素在变化的时候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最后产生了崩溃。24:30 节度使模式,出将入相郭:我刚提到的“三权分立”,其实有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财政必须能够支持军费。当皇帝花不起钱的时候,就会考虑建立新的制度。如果中央不再直接拨款,带兵的人就要负责养兵,他需要收税,要有财政权,附带行政权,要有一定的任命权,附带一定的监察权。当这些权力合在节度使身上,某种意义上就成了地方的“土皇帝”。皇帝的防范则是选任放心的亲王、宰相和功臣。28:00 李林甫与胡将集团的崛起何:唐玄宗起初设立节度使,是构建了相当精细的政治平衡。但李林甫当政后,这样的平衡好像就无法维系了。郭:唐玄宗本质上来讲是个不舍得放权的人,他需要一个又能设计出打仗制度,又能帮他搞钱的一个宰相,他觉得李林甫与宋璟更合适。他的需求在前期和后期都是非常明确的,只是前期没有办法打成而已。李林甫要长期当宰相,就必须防范其他人,也需要对节度使模式重新做出调整,即任命一批自己放心的胡人。31:12 河朔地区的胡人社会何:而且当时的河朔地区正好有安禄山、史思明这些胡人,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得以胜任帝国的军事将领。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郭:唐朝的边境地区有很强的混住传统,但混住区里边更多的是已经汉化了的胡人。除了你提到的安禄山、史思明,我希望大家也能看到像高仙芝、哥舒翰。那时候整个唐朝的边防是一个三分的系统,我不认为安禄山要完全负战争责任,一部分也是因为唐代君臣缺乏互信造成的。环境错综复杂,可能所有人都没有太好的选择。36:49 安史之乱的地理要素何:整个安史之乱持续了近八年。从兵力上来看,安禄山明明很占优势,为什么战争会延续如此之久?而且中间整个集团分崩离析,甚至倒向了失败?郭:我倒不认为安禄山一开始就有过大的优势,因为当时唐朝北方有好几个节度使,他真正占据优势是在打败哥舒翰之后。另一方面他确实有很有章法,比如拿下华北平原、占据山西高地,断掉大运河等等,这唐代的地理又有很大的关系,但他没能在战术上实现他的战略目的。43:46 安史之乱的主观要素郭:前有李光弼死守太原,后有粮道被断时迅速建立新的交通线,当时就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城市,张巡守的睢阳和鲁炅守的南阳。这时候跟皇帝英明或昏庸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就是守将个人的发挥问题,他们发挥得偏偏又很好。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宏观上是唐朝整个政治结构的失衡引发了安禄山之乱,但是在微观上却又由于有这种个人的偶然性的因素,导致了安禄山没有实现自己叛乱的整个战略意图。郭:这个战略意图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太子没有南下。一旦整个皇室南下,整个北方地区早晚会被叛军拿下。一旦太原被占,北京就不再可能回到唐朝手里了。47:48 找不回的盛世何:任何一个王朝经历了如此严重的冲击,往往会快速灭亡。为什么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那么长的时间?郭:任何一个时候,人们都是在求解。当制度失衡达到大家都没有办法拉回来的时候,就会有重大的一次动荡,如果这个动荡之后反而能找到一种不是最优,但是又不是最差的方式恰好给它解开了,秩序就还能延续下去。50:34 刘展之乱的暗示【工具箱】01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已出版历史畅销书《丝绸之路大历史》、《汴京之围》、“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02 《盛世的崩塌》是郭建龙“唐宋盛世双联剧”第二部作品。全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