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1丨当高校青年教师也有了KPI

Vol.31丨当高校青年教师也有了KPI

2021-07-02    24'13''

主播: 叛逆学者说

275 5

介绍: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场惨剧,将“终身制轨道(tenure track)”及其背后的高校聘任体制推上了风口浪尖。Tenure track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常见的一种聘任方式,简单来说即“进来时不给编制,六年后非升即走(up-or-out)”。通常采取的评审方式是同行评议(peer review),邀请若干名跟此人在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对其研究工作加以评判,是否已经达到大学终身教授(tenure)标准。近几年,类似的长聘制在国内逐渐推广开来。但不同高校的标准各有不同,除了同行评议之外,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数量往往是关键的考核指标,人情、利益、行政需要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名额分配也成了影响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如今的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学术产出和教学质量,还要在行政事务方面消耗不少精力。他们常在网络上自嘲为“青椒”,试图消解外界对这一职业的美好想象,但却难以消解现实的群体焦虑。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位青年学者或每个普通人该如何给自己服用一剂合适的药?在本期播客中,何必和孟庆延将聊一聊他们眼中的高校聘任制度、同行评议标准以及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重建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联系。【本期嘉宾】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收听指南】01:58 中国高校的聘任体制病了吗?04:10 什么是大学老师的“绩效”?09:42 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从何判断?12:03 比较理想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样的?15:04 面对科研-教学-行政的多重任务,青年教师可以做什么?20:52 为什么要警惕“成为你自己”之类的口号? 【延伸阅读】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刘擎:《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关于我们】「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轻文化播客。你可以在“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s”、“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客户端找到我们。感谢你的收听,欢迎在微信和微博搜索“大观天下志”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