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E78 | 中国汽车会比中国足球更早翻身吗?

子非鱼E78 | 中国汽车会比中国足球更早翻身吗?

2022-05-04    156'37''

主播: 子非鱼😍🚑

144 1

介绍:
Introduction作为一个没有驾照的人,Gareth长期以来对汽车行业怀有很多困惑:中国境内总共有多少种奥迪?为什么iPhone不会按产地区分,汽车的产地却如此重要?红旗有没有可能走向世界?为什么手动挡至今依然存在,却主要出现在出租车和豪华跑车两类天差地别的车型? 本期播客的嘉宾是资深汽车发烧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陆风鸣老师。Gareth和他从一些常识性问题聊开去,期待能够解开一些更深层的谜题:一路走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要做什么?特斯拉、蔚小理、传统车企、跨界巨头,新能源赛道未来会是谁的天下?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吗?Speaker陆风鸣,杜克大学政治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助理教授.Highlights08:00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是卡车,民用车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13:31什么是“流水线”,什么叫“引进流水线”?21:22之所以汽车工业早期跨国并购较少,核心在于买不起。30:28轿车生产目录里的编号7。45:00作为标准化工业产品,为什么不同产地的同品牌汽车会有差别?57:35“巨头跨界”在汽车行业为什么行不通?1:09:06中国车企的出海布局:从物美价廉开始。1:19:33蔚小理的用户思维:中国家庭需要怎样的新能源车?1:46:04电动车不一定卖给消费者,也可以卖给网约车公司。1:51:19五菱宏光的异军突起。2:16:10钱学森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议发展电动车。2:22:32电动车没有变速箱和发动机,而这两项恰恰是中国车企的短板。2:27:00世间尚有手动挡?Reference 对谈涉及书目:路风《光变》陈祖涛《我的汽车生涯》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嘉宾补充书目:李安定《家庭轿车诱惑中国》《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李安定退休前是新华社高级记者,自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是在中国公开呼吁轿车进入家庭的第一人。这两本书内容有一定重复。《家庭轿车诱惑中国》出版于1997年,披露了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历程的诸多秘闻,也记载了轿车进入家庭的观念是如何被上层和社会接受,有一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车记》补充了一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及之后的新情况。卡尔·H·哈恩《我在大众汽车40年》;马丁·波斯特《上海1000天》。哈恩博士是八十年代大众集团的董事长,波斯特是上海大众的德方第一任总经理。这两本书为我们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合资之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外方视角。Jim Mann: ``Beijing Jeep: A Case Study Of Western Business In China''。相比于比较成功的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北京吉普是一个北汽和AMC(后来是克莱斯勒)弱弱联合的失败案例。Beijing Jeep这本书从美国人的视角,解释了双方诸多文化和理念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北京吉普的失败。王自亮《风云纪:吉利收购沃尔沃全记录》;王千马、梁冬梅《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吉利收购和整合沃尔沃的历程惊心动魄,但并没有很好的纪实作品作总结。这两本书可以提供一些一手资料。吴晓波《大败局》。《大败局》中关于仰融和华晨汽车的章节很值得一读:在“三大三小”的限制中一度异军突起的华晨汽车如何依托有限的资源取得了自主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又如何因为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BGM程锦远《我的好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