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第六夜

【灌汤包】——第六夜

2016-07-16    13'11''

主播: 夜来栋听

366 18

介绍:
《灌汤包》——第六夜 策划:洛洛 主播:栋栋 美工:秦朔 后期:许长生 听众朋友您好,感谢您收听《灌汤包》,我是栋栋。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做过一期关于父亲的题材,那么今天的节目,相信大家应该猜的到,是关于母亲。 小时候我们总是在母亲的呵护下,学习新的东西。那时候的我们看到母亲勤俭持家的样子,觉得这就是女人该有的最美好的样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们开始接触父母所接触不到的新奇世界。他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和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教我们认知更多东西。他们不愿意用网络机顶盒看电视剧、不喜欢使用微信、不赞同花钱去各地旅游...与母亲之间的沟通,似乎要跨过无数的横沟才能了解彼此的心意。 所以,今天栋栋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音乐) 我从来没有见到母亲这样为难的表情:进退维谷,好像在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一样。这种肃穆庄重,包括在父亲去世几天里都没有今天这样明显,她脸上的表情显得僵硬呆板,好像熟透干枯的老核桃,沧桑而迟疑,总说城里人情薄,事故多,对门儿邻家见面不相识,串门找个熟人要走三里地,哪有老家方便,随便一屁股坐下就能闲话半天……但她没有办法拒绝,小孙女才二周,上幼儿园是明年的事了,找个保姆花钱不说,害怕汤水伺候不到闹毛病。   母亲还是来了,一天到晚含饴弄孙,倒也其乐融融。天凉快的时候就在楼前的空地上玩。小区里好几个老太太看起来都是从农村来的,拉着抱着孩子,生疏而又生硬地和左邻右舍打招呼,欲言又止的样子,总想找个话题聊着,却又觉得有些唐突了,便急匆匆的离开。母亲向我抱怨,怎么头顶高粱花子、骨子里还是农村的人到了城市都得了疏远病?母亲恐怕不会理解“江南为橘,江北为枳”的道理,农村和城市存在文化背景不同,前者一个家族宗族,有着血缘亲缘千丝万缕的关系,后者来自四面八方,是经济社会的综合体,仅仅是一个居住符号。母亲只能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见识感受城市和农村人际关系的微妙,却无能为力改变一点。其实在这个城市,包括你我,每个人像奔腾河流里的一个小沙粒,只能随波逐流,改变不了河水的流向和力量。就这样,时间在母亲无可奈何的叹息里流过,隔代爱使她暂时忘记了住在城市的诸多不便。但在一早一晚,孩子在睡梦里,或是节假日不用母亲带看时候,她总是显得失魂落魄,把家里角角落落拾掇妥当后,就去大街公园逛,回来更是手足无措,于是就兀自絮叨开来,这在家里可以去地里拾几挎篮柴火,要不也可以把家里的小菜园平整一下,或者帮亲戚锄锄地……总之,两厢比较,让她老人家在这里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了。其实,我也并不是为难母亲。她今年七十多了,一个人在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大病小灾,没人给报信告知,后果不堪。去年冬天,我总觉的母亲说话口气纤弱了一点,追问怎么了,她就是不说。后来才听说,是她泼水的时候闪了腰,一直在床上躺了半个月。从那以后,我才下了决心,不能让她自己在家住了,接到城里,多少有个照应。    母亲在老家就是闲不住的人,更是热心肠,谁家猪狗丢了,搁下饭碗就村前村后找,谁家婆媳拌嘴,她不请自到说和调解。可惜,母亲的这些特长到城里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我也暗自思忖,该给母亲找点营生干,要不就会闲出毛病的。该找点不轻不重、不急不缓的闲事,什么呢?    母亲这几天有事没事总给我提起一个新发现,咱们小区有钱人是多,不等我问一二三,母亲像小孩子一样搬着指头数起来,一楼家里准是爱喝酒抽烟,每天往外扔好多烟盒酒盒,看那盒子就比二斤西红柿还值钱;二单元准时住了时髦的女人,隔不了二天会往外扔一堆花花绿绿的化妆品盒子;四楼住户是个文化人,好多旧书旧报,卷吧卷吧就扔了。你说你们城里人就是不知道省俭,那些纸盒子都能卖钱哪!三毛一斤!对了,还有傍边的那户,肯定有个一官半职,扔出的全是燕窝、人参盒子……母亲如数家珍,倒像自己家的东西,我觉得好笑,她每天操的什么心啊,不看人家往家里拿什么,到关心人家从家里扔出来什么。我半开玩笑似得问,那你说咱们家往外扔的什么东西多?母亲略一思索,没有,我把家里所有废品都搜集起来了,等卖了钱,给孩子买一个大玩具,让楼下大伙孩子都玩。久了,母亲,悠悠的说了一句,那些东西没人要了,我就去拾了。我也没在意,以为母亲这随便说说罢了。    没过几天,车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纸箱,快成了小山。不用说,这是母亲的杰作。哎,反正闲不住,有点事总比没事强。但马上就有人出面了。那天我刚到小区物业门口,经理见了我,吞吞吐吐的说,那个经常拾垃圾的是你母亲吧?是啊,怎么了?是这样,有住户说,你母亲还把住户放在楼道里的纸箱子顺手拿走了……我涨红了脸,低声说了句,知道了。气冲冲的往家走,正好看见母亲在楼前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伸进臭烘烘的垃圾箱,妈,我狠狠的喊了她,你,你不嫌脏,孩子呢?我拉着她,不由分说扯回了家,严肃地给母亲讲,拾垃圾很没有面子,你不能随便捡垃圾,而且只有扔到垃圾桶的东西才能捡,在人家家门口或是楼道口的垃圾不能动,这些都是规矩。母亲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喃喃的说,不捡垃圾了就没点别的事干啊?    真是没面子!要是母亲拾垃圾的事情传出去绝对是笑话?母亲好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低着头说,不捡了,不让捡就不捡了。    果然,母亲不在捡垃圾了。过了几天,车库的垃圾山一样的纸箱没了踪影,肯定的母亲卖掉了。又过了几天,楼前有了一个四方四正的充气玩具,渐渐地,前前后后的老人都带着孩子都来这里玩。一时间,楼下成了人群聚集中心,孩子嬉闹声,大人拉家常声,好像是老家门前大槐树下热闹的光景。一次下班,一个大娘问我,那个玩沙子的摊是你妈弄的吧,一个小时多少钱?收费?什么啊?母亲静是出一些奇怪的点子,着急又好笑,一定是买了废品后买了个玩具挣钱,当时我的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母亲就是不让省心,丢人现眼拾垃圾不说,现在又要挖空心思在家门口挣钱。    妈,你怎么……母亲说,买的玩具都放在楼下,带着孩子玩不收费。这伙人都和我一样,没地去玩,这样好了,大人小孩都舒坦,多好……母亲舒展了满脸的皱纹,我心里郁结的疙瘩也慢慢化开了。嗨,母亲有她自己的处世之道,只要她高兴,做子女的也就安心了。   在母亲的影响下,有好几个农村来的老人也开始捡垃圾,收废品。像我一样,他们的儿子女儿起初也是反对,但后来就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了。听母亲说,等他们这一伙人卖垃圾攒够了钱,还要买一些小玩具让小区里的孩子玩,最重要的是买一些音响,还要去跳广场舞…… (音乐) 越来越多生活琐碎的细节,让你觉得母亲似乎变成了与世界脱轨的人。 但是世界,每天都在不断进步,我们有一天也会用同样陌生的眼光看待新的事物。 如果你开始不理解母亲的行为,或者对他简单的问题感到厌烦的时候,偶尔想想小时候那个蹒跚学步的自己、那个呀呀学语的自己。那时我们是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母亲?用怎样的心情,去依赖那个背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