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紫石砚的国砚梦

潭柘紫石砚的国砚梦

2016-05-24    20'18''

主播: FM1860038

219 18

介绍:
“巧斫zhuó燕山骨,名标潭柘寺。发墨最宜书,日写千万字。” 作者:已故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这是老人当年在试用潭柘紫石砚之后的信手挥毫。潭柘紫石砚,是北京的地方砚,自明代就深藏皇宫成为御砚,但不为百姓所识。1988年至1992年,潭柘紫石砚被列入北京市星火计划;1996年荣获国家星火计划银奖;2007年,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入选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改制之后的北京潭柘紫石砚有限公司成立,将潭柘紫石砚从地方砚发展成与端、歙shè、澄、洮táo四大名砚比肩的国砚梦,也就此开启。请听《非遗时光》专题报道:潭柘紫石砚的国砚梦。 1、徐德亮说砚台收藏和地方砚 相声演员徐德亮:“中国过去的传统文化呢,讲究的是纸笔墨砚文房四宝,那么现在,最有实用价值的,最有收藏价值的,而且最有体量感的,也最让人接受价值的就是砚台。我们现在说收藏,端砚、歙砚、洮河砚都是很贵的了,而且它挖掘也不方便,那么地方有大量的地方砚,比方说红丝砚啊,山东的青石砚、砣矶砚、易水砚,包括咱们北京的潭柘紫石砚,有无数的地方名石,可以做砚台。” 著名相声演员、古砚收藏者徐德亮对砚台颇有研究,做为还在使用砚台研墨来行书绘画的青年书画家,他能信口说出潭柘紫石砚,可见潭柘紫石砚在文人雅士中声名日隆。随着旧城改造,北京东城香饵胡同、武定胡同、西城白塔寺、西单、琉璃厂,甚至通州张家湾等地近年来出土了多方潭柘紫石砚。那在潭柘寺地区,有关潭柘紫石砚的起源,相传大致是在明朝。相传明代时,北京京西70里有一座千年古刹潭柘寺,寺里有个小和尚,才华俊逸,爱好书画,对“文房四宝”中砚台的癖好如痴如醉。当时,砚台多产于南方,北方不易得到。小和尚时常出没于寺外的荒山野谷,寻觅制砚的石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偶然的一天,他在老虎山下的溪水内捡拾到一块紫石,感觉石质细腻,晶莹温润,就拿回来制作砚台。他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制作了一方“双龙砚”。用它来习练书画,发现这方砚台发墨如油,不损笔,不吸水,并且经久耐用。小和尚用这方砚台写了许多文字,对它爱如至宝,时常高呼:“宝砚也。”这件事惊动了寺内的大小和尚和香客,很快传遍了京城,人们都来老虎山寻宝,祈望得到好的紫石砚材。朝廷为了保护西山风景,防止乱挖乱采,以破坏风水、伤害龙脉为由,将那里列为了禁区。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潭柘紫石砚还真与潭柘寺有着不解之缘。在潭柘寺北的老虎山,也就是马鞍山上,立有明代的一块碑石,对此,中国文房四宝博览会金奖获得者,中华砚雕刻大师尚征武在国砚艺术馆内指着碑文拓片讲述: 2、尚征武采访片段 “大家好,我是尚征武,北京潭柘紫石砚公司艺术总监,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潭柘紫石砚的传承人。我们这个潭柘紫石啊,到今天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您看这个拓片,是在明朝的时候立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紫石开采,在明朝是皇家开采的,这个是证据。” 据故宫博物院《西清砚谱》记载:清代宫廷藏砚陶属五十五种,石属一百四十多种,都是全国各地督府敬奉来的贡品,这其中,潭柘紫石制成的御砚——宫廷御用之品更是独占鳌头。当年官宦们为了取悦皇帝,选用温润质嫩色美的上等紫石让工匠精雕成砚贡献皇上,至今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古砚中,还藏有三十七方“潭柘紫石”制成的砚台珍品。此后砚石石材被埋没几百年,直到1985年才重新找到砚石产地,使这一砚种重新恢复生产。确实,潭柘紫石砚的制作极为繁复,为了精益求精,公司严格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您听,这是工人在切割石料。 “第一步是开坯,你看现在这个锯的这个声啊,这是开始打模开坯,就是一块荒的原料的原石啊,把他开成能做砚台的石坯,首先,一块砚台上边,你不能上面有杂质,不能有裂纹,所以说第一步就是选料,选料你看这么一大块料我就是得给他锯开。现在开始就锯……” 尚 征武总监面前的这块石料大概三十厘米见方,二十厘米厚,工人们按照设计人员提前描好的设计大样,放到了操作台上进行切割。其实,对于选石料来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听声。 “ 选这石料是怎么选呢,您看这石头搁在这儿了啊,第一步干嘛呢,先把水给它泼上去,泼上去干嘛就是看有没有裂纹,有的地方取下这个还不行,还要拿石头敲,这时候听声了,听什么,听好声还是破声,好声这您知道啊,跟拿那个瓷碗一敲,铛铛响,没裂啊,这也是,你拿锤轻轻一震,它没有这声。也就是我们选的这块料最基本的是无裂,是实在的,是紧密的石头,不能是糠的,糟的,带裂纹的(敲击声)这是破声,对吧,是吧,再听,敲击声,再听。” 质地完美的砚材,能不能制成名扬天下的砚台,离不开砚艺大师们的绝妙立意和巧手,而每个砚台种类,都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雕刻风格,潭柘紫石砚也不例外。 “特别是打磨 、开料、雕刻,雕刻成活以后呢,最后就是咱们打磨,基本上大的工序就是这三块” 随着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潭柘紫石砚制作工艺的挖掘整理也使紫石砚的艺术水准有了极大的提升。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也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在为潭柘紫石砚命名时,所创作的赞潭柘紫石砚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朴老也是这么说的: “少时曾得端州砚,注水濡毫生紫云。池边荷叶倾伞盖,一蟹攀附若有寻。今朝喜见潭柘紫,光润猪肝极相似。更惊巧手戏鲤鱼,莲叶田田宜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