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的底层逻辑S1E17 你以为的高精尖,其实没退路,不如多接地气,

老文的底层逻辑S1E17 你以为的高精尖,其实没退路,不如多接地气,

2021-01-30    20'45''

主播: 老文的底层逻辑|重装系统得趁早

20 0

介绍:
大家有没有动过转行的念头?在换行业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首先,必须要清楚,自己行业的社会适配性强不强。                                                               那什么是社会适配性呢?比如说 这行,是社会普遍需要的,就意味着一个内卷的问题,可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到哪儿都能找到适合的事干。 就像是在公立医院当医生,做得越久,越吃香,这类行业经验,出来后可以去私立医院工作。警察从警局出去,也是可以转型的,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有专门的廉政组,反腐部门,专门招老警察来干。跨行也别乱跨,要在一个行业,做到顶尖,或者是地方上有点名气,再去相关的地方做事。看兼容性强不强,就像家里的装修,想要在装修的维修上不花太多的钱,就不能选择集成的大家电、家具。有的人说就喜欢干高精尖的行业,知不知道其实科学家下岗基本上没出路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你读的书,在现实社会当中是没有兼容性的。没有兼容性的东西会毁了你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在进入职场选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才能通用性。像管理类,待人接物,或者服务性的销售,这些出来后到哪里都是可以的。有的行业,到了一定年纪,一定要转换你的底层逻辑,不要瞎混,总想着跟年轻人抢饭吃。拳击片里,阿虎这样的三四十来岁的人,就不应该继续在拳台上跟年轻人打拳,应该去当教练,教别人怎么打拳,甚至是当拳击经理人,替拳击手安排这些事。有时候,也没必要在一条职业生涯上一路跑到底,你也有兼容性,可以跨界打劫。我给职场当中,没有取得优势地位的人一个建议,就是跨界。一个人的深入能力不强,跨界能力强的话,也能够让你一路跳来跳去。 就像冯唐,在协和医院当了一段时间大夫,又去做投资,后面又去华润,后来,他又当了作家。要是让他负责投资医疗的东西,那就会比医生出身的和投资出身的都好,因为,他两边的经验都有。那什么是适配性强呢?就是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能力,但是,在你的本专业里面,郁郁不得志,这个时候出来跨界打劫,得去产业的上端或者下端。有一个老朋友,跟我说,他当年的国企是做原材料的,从国企编制出来,看到当时的原材料价格飙涨,他就看到了这个机会,就去打听为什么价格涨得这么厉害。后来得知是下游的需求非常强,可是上游工厂的消化能力不强,就导致了价格飙涨。 于是他就建了个厂,把产能衔接起来,他发现业内人士不思进取,服务不好,那自己一定要服务好,态度好,就把那些客户都引过来了,开厂当年收回了成本,后来做得非常大,挣了很多钱。所以,发现机会也是一种能力。你要有一双发现行业里面需求的眼睛,围绕着事来做,不是围绕着人走。围绕人走,就是亦步亦趋的排队,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机会?                                                                    2020年疫情,我就在家,试试自己一天能录几集节目,原先一天录两集都感觉特别困难,没有那么多东西录,觉得,那些作家是因为有团队,所以才能每天输出那么多内容。昨天团队的一个伙伴问我,说:博叔,你确定就一个人能出这么多节目,选题都没有人帮你弄,你弄得起来?我说真没有,就我一人,而且,就一台手机,坐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这么录着,一天到晚录,如果今天下午有点事,还得抓紧时间早上一口气录完。 适配性是什么呢?就是必须得长成八个鸡翅的鸡的样子。有个笑话:肯德基需要鸡有八个鸡翅。其实,白羽鸡的生长周期本来就短,所以,就有外界的传闻,小道消息说,肯德基的鸡长八个翅膀。 你也要能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今年你们公司转型销售导向,那你就得把自己转成销售人才。你要是还在那儿想着,我专业学的是机电,管的就是机电,下水道维修什么的都跟我没有关系。那你这辈子的机会,就只能等着每年有什么维修机电的机会。 在一家公司,学习力要强,啥事儿都能干。我们电台现在这个阶段,可能就需要我一直拼命录节目,那就录,怕什么,反正不死就录? 有好多公司,转型都转的不认识了,最后,那些适应环境的老臣还是留下来了,那些说“我试试吧”、“我干干吧”、“那行吧”的这类人能留下。 得有这么一个逻辑:这个阶段组织需要的,包括大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那我变成这个人,要么我自动被淘汰出局,没有第三个选项。所谓的第三个选项,其实就是自欺欺人,只有两个选项,那么我就得拼命的往里面挤。                                       职场里,人得适应环境,否则,到哪里都是吃亏的。 职场中有两类人,一类人的习惯比较好,凡事都是往好了想,另一类人,凡事都往坏了想。凡事往好了想的那些人,对于未来乐观,所以,愿意付出,觉得未来总会有回报,所以都当上了领导。另一些想法悲观的,总觉得自己不能适应这个,不能干那个,只拿工资,别的都不想,也不想被激励,就想着多占点便宜,最后都成了底层员工,甚至被淘汰出局。本事没长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在一个大平台上待着,要么让猎头来挖你,要不然就死在这个平台上,千万不要出走,出走就是给年轻人机会,给别人让位子。说难听一点,当年你是因为运气进的公司,就凭运气继续待下去,不然你出去没有养活自己的本事,留那比去外面更好。 有很多职位,都是没有适配性的。一直在公司里干基础类的业务,没有学习力的话,换一个公司也没用。有些职场老鸟会建议你,在公司干活,每年都要有新的挑战,干一些不一样的活,不断增加自己新的技能,干久了,就能成领导。 你能干很多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能组织成事,这才是最关键的。你会发现,很多新领导上任,都是先开会,把数据都了解清楚了,心里大概有个数,就开展工作了。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怎么马上就能开始。其实因为齿轮在转,他就是负责给齿轮上点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