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友投稿~沧桑武岐山~潘临才老师

听友投稿~沧桑武岐山~潘临才老师

2016-05-18    09'58''

主播: 仁义之声~唐鹤升

164 2

介绍:
沧桑武岐山 文/潘临才 你听听,摇铃口,这一次,我们的车队经过了摇铃口,这个尚且屹立的村庄:一干人马,赶着牲口,或驴,或马,在叮叮当当悦耳的铃声中穿过两山之间的峡谷,似同古道西风般的城南旧事,在当下现代文明的碾压之下,依旧荡漾着经典古老的画面,犹如脸上的伤疤上那还未愈合的痂。 容城北部的山区我一点儿都不熟悉,更是不知道武岐山、空青山了,只是行走的过程中看到了村子的名字,依旧不清楚是先有山名后有村名,还是先有村名后有山名?只是觉得北部的山和南部的不好比,既没有鲜亮的绿,也没有碧波如镜的湖,倒是灰蒙蒙的气息,总是透露出一丝的肃杀和凄凉。虽是不能看见长江的影子,但只要一动心机,便能发现世界太奇妙了,长江天堑的南边便是绵延的宁镇山脉,要么是长江河床下潜导致南岸的提升?换种思路,铲平了宁镇山脉,是不是正好填平了长江?但我想,大自然肯定是不喜欢单调和平坦的,何尝不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呢? 队伍在一处古庙遗址地整队,打响了本年度户外徒步的第一枪,并正值三八这个重要的节日,算是团队献给半边天不成敬意的礼物了。时下正是惊蛰节气的后两天,应该是春天了,但好像春天还没有来。厚厚的落叶俨然是山坡的主角,细细翻动,只有一些勤快的小草探出了头,更多的还在等待春雷的召唤。野茶虽绿,但难现新芽;树木光秃秃,在阴冷的天气中,像是风雪中没有保护的归人;夹杂其中的松树也显得不应景,腼腆得不知所措,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何人知心,倒不如随了大流。 近两日的天气不明朗,有点捉不准,以至于悄悄带上一把雨伞,正好附和了武岐山的苍凉和沧桑。 大树,就一棵,是银杏,是我在山区见到的最大的一棵了。张开臂膀拥抱了一次,得有两三个我才能合围,但很孤独,只是一棵。 松树,山底成林,而山腰的便遭了秧,纵有一人粗细,也纷纷倒下,甚至腐朽,几乎无一幸免。我和张校长觉得很诧异,走近了分析,大都是白蚁等害虫干的坏事,树身全是洞眼儿,倒是那些个杂树安然无恙,一定是松树的木质和自身的松香招惹的麻烦。此地的地理位置处于山坡的西南,向内凹陷,应该是这座山最温暖的区域了,而山顶和风口处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这真像一个精彩的故事,本以为生存的条件好一些,可以成长得更快一点,没想到,害虫们也是这么想的。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一定会堵上一扇门。 宕口,巨大的伤痕。人的胆子怎如此张狂呢?就像是拎着一把砍刀,在母亲的脸上肆意地刻画。如此大的委屈,大自然却默默忍受,就像一位小驴友说的:咦,怎不见野生动物呢?我想,无论是哪种生物,窥见人类的身影或是听见我们的脚步声,一定是意识到它们最大的天敌来了。就在这一处山口,山风特别大,让你把打开的胸襟赶紧合上。松软的沙石让好几个人跌了跟头,若是来股泥石流,威力会更大,我仿佛听到了母亲的怒吼。 古刹,残垣破壁,依稀见证着过往的闲适和幽静,以及与世无争的情怀和回归,但这一切也逃不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一处岁月沧桑的见证。青砖、小瓦、青石台阶,门当、户对,狭小的狗洞,残窗、木门,锈蚀的门环,无不诉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总有一天会有繁华落尽,难能可贵的是那一份执着的守候。 涛声,时断时续,在一条幽静的小道边回响。细枝啸叫,枯叶莎莎,发出稀奇古怪的交响,风儿就是这部合奏的指挥。不过,这部交响并不美,甚至有些个恐怖,若是在风雨交加的季节,松涛更甚,即便是没有狼嚎,也叫人发怵,这就更让你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依靠了。 虽是有些个沧桑,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大伙儿都很开心,坦荡之处闲聊着,险要之处搭把手,最是那一顺溜在青石板上就餐,虽寒碜了些,但笑容写在了脸上,老哥居然咪了几口小酒,至少今天我们是自由的,什么都不想,享受生活给与我们的静谧,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醉了,醉了。还有那成片的竹海,就凭这抹绿,以及这身的正气,就已经足够让你回味一阵子了,何况还有那拔节处绒绒的粉,只叫你浑身舒畅,恰似山间“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再看看那些个叫不出名儿的花草,像小孩子的脸,嫩得让你想亲一口。 离开了武岐山,天空飘起了小雨,似一段纠结的情感,默默相视,却没有任何言语,但,这份爱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