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6 成为异类需要多大勇气

No.46 成为异类需要多大勇气

2017-03-27    07'22''

主播: 安尧👩🏼‍🌾

236 0

介绍:
成为异类需要多大勇气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主播删除。 本文背景乐:《隐形的思念》 石进   假如世界是个球,要有人在中心,也总要有人在边缘,这样才会圆满。 动物会通过相似的气味辨别同类,何况人类。我们从小被教育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总是喜欢抱团的,喜欢寻找同类,执着寻找认同感。人聚得多了就形成了群体、圈子,可是总有人不属于这个,也融不进那个,就变成了“边缘人”。“边缘人”就像是一只被锁在鱼缸里的美人鱼,长着人身又有鱼尾,不能和鱼交流,也不能和人在一起。 听到边缘人这个词,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像流浪汉、无职业者、低收入者这类和医生、律师、公务员这种主流人群大相径庭的人,他们处于社会边缘,明明真真实实的存在于这个社会,但又显得悄无声息。 但边缘人其实不止这些人群。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提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广义地说边缘人指一个人在某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别人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可能是主动留在边缘;还有些极端的因素,这种有好也有坏。狭义地理解是边缘人是指各个方面都脱离主流社会群体方式的人。 人和人之间习惯于分享共同的感受和体会,每个人都不会和他人绝对的相同,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另类的可能。即使是同样徘徊在边缘的人,他们之间可能也不尽相同:一种是出离;另一种是逃离。出离大概是对痛苦的理解与接受,而逃离大概是对痛苦的抗拒。一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不屑于与凡人一起;一个是低气压不愿意社交的小透明,安静的过自己生活。 主动出离的人可能会觉得在群体中有太多无用的社交会占据他们太多的精力,他们也渴望知音,奈何曲高和寡,宁愿独自徘徊而不愿泯然众人。望着圈子内的人们在生活琐事和家长里短中沉浮,他们可能更愿意远远地做自己的事。群体往往会成为一个个圈子,想要进入圈子中,总会要求人们做出些牺牲,当然有些人会愿意为了挤进这些圈子去削足适履。可是越是有突出性格特征的人呢,越难以做出这种牺牲,他们不愿依靠改变自己来融入这些本就会拖慢他们脚步的圈子。计算机之父图灵的一生也是徘徊在边缘的一生,这位天才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同性取向而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去世前还因为化学阉割而饱受折磨。《科学美国人》这样评价图灵性情矛盾的一生:“个人生活隐秘又喜欢大众读物和公共广播,自信满怀又异常谦卑。一个核心的悖论是,他认为电脑能够跟人脑并驾齐驱,但是他本人的个性却是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无法预见,一点也不像机器输出来的东西。”他率性而为,我行我素,宁愿生命终结在自己的世界中。 而被动逃离的人可能并不是出于自愿,自发的想要被孤立,只是不情愿得被贴上了标签,他们还是会渴望被关注的,但是并不被群体接纳。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和自己不同的人群带有复杂的情感,既不安又恐惧,虽然对于不同的人群抱有好奇,但是并不能战胜对排除异己的执念。大家惧怕差异,所以就会去排斥异类。仔细想想,小时候被大家排挤过的人,可能并不是多么罪大恶极,也许只是哪里和大多数人不同,甚至可能只是因为性格内向,或是比大家聪明而已。 很多人虽然边缘化,但是他们依然很有韧性和张力,虽然生活艰难,但并未止步不前。想起《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一句话:  “所有人都讨厌你、鄙视你、这对你一点儿都无所谓吗?”  “无所谓。” 我想,对于一个真正明白内心的追求,又极其坚定的人来说,外界的褒贬,好坏,真的无所谓。 生活中有很多圆,有的相切,有的相离。每个游走在边缘的人,都得承担起自己选择这条道路的代价,包括无法言说的孤独,自我间的斗争,和看起来永无止境的黑暗。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