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有些美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2016-08-17    18'24''

主播: 露.茜

66 3

介绍:
有些美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2016-08-15 十点读书 14:11 总有些美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来自十点读书 主播:月儿 成年后,我总会想起那些在我漫长的生命里留下异样色彩的人。 他们的美,仿佛挣脱了岁月枷锁,穿越时空屏障,只是在记忆的脑海里层层叠叠,时间愈久愈清晰地浮现。 那是年幼的我无从知晓也未能懂得的美。 01 少时,家住小院。 低矮的楼房,邻里间没有太多间隔,挨家挨户,很是热闹亲切。 而唯独她喜爱独来独往,点头微笑,客气而有分寸。 闲时,女人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晒花生,做咸菜,唠唠家常。 她从不参与。 她不属于这里,只是随嫁于此,开始的幸福快乐,情投意合,到后来轻言浅笑,只字不提。 那些岁月的褶子就好像被她藏了起来,徒留下平滑如丝绢的往日。 旁人无从得知,只是凭着看到的一切暗自揣度。 男人离开了,独留她一人。 她每日,洗衣做饭,弹琴歌唱。 那时,年幼的我路过她的窗檐,总能听到弥散开的钢琴曲,它们飘过门缝,台阶,摇晃的枝桠,悠悠扬扬,百转千回。 仿佛有了音乐,这世间都变得柔软。 我踮起脚尖,那扇半掩的窗户,就像连接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在这边,她在那边。 初秋的晴日,她裹着一张薄薄的绒面小毯,搬出家里老旧的留声机,用掸子浮去上面细弱的灰尘。 阳光里,原本附着在唱盘上的灰尘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命,他们在空中哔的一下,腾空而起,飞舞着,簇拥着,似一场无声舞蹈。 朋友来看她,她搬出藤椅,与她坐于树影婆娑里,他们谈笑,喝茶,摆出各种弹琴手势。 我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她,从不上前,亦没有理由打扰。 她梳着盘发,端坐着,裙摆垂坠到地上,丝毫不在意,笑声爽朗。 很多时候,她美得像一幅画,一幅遗世独立的画。 我羡慕那样的肆意。 02 后来,听母亲说,她嫁的是一位教书先生,她教琴他教书,夜晚枕着星光,在那间小屋里,吟诗歌唱。 可生活不是有情饮水饱,总归油盐翻滚,落于俗世。他们太爱艺术而忘却生活本身,他受不了她不沾阳春水的姿态,她亦受不了他的邋遢和拘谨。 争吵之后,是两颗彼此不甘退让的心,她要的是爱与理想,他要的是一份俗世和平淡。 从来不匹配,从来不妥协。 男人走了,留下了房子。他们彼此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生活。 她在晴日里反复地弹奏《月光》,只是把那些感情里的伤痛掩藏起来,人面对清凉的月光,断是忘了那身后暗淡的一面。 时间一分一秒悄然而逝。 春来秋去,漫长的等待里,世间所有的一切死去又重生。 也不知过了多久,路过窗檐,我再也听不到孤单的独奏了。 那些爽朗的音符,跳漾耳中,明快鲜活。至此,无关风月,只有爱。 她一生浪漫,一生为爱,一生不愿蛰伏于俗世的婚姻。 也一生为乐痴狂。 那个年代,是那么逆着潮流,超前地活着。美得旖旎,美得端庄。 如果生活本身的质地是粗糙而拙劣的,那么总有些美要与这世俗保持距离,总有些理想要凌驾于尘世之上。 03 想起在大理遇到的一对璧人。 老杨和白,小巷中经营了一家书店,温馨自得,闲时约片摄影。 老杨是北京人,几年前,第一次来大理,苍山绵延,洱海静谧,只是一次,便已爱得不可收拾。 一见钟情,莫过如此。 那时候,他也做下决定,当即放弃工作,重拾起年幼的梦想—独立摄影。 后来,一路学习和成长,也曾独自度过开始的氤郁时光,朋友的不理解,家人的反对,那时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好好的稳定工作,怎么说辞就辞呢?还离开家乡,去那么远。”这是当时他面对最多的质疑。 而父母差点动辄从千里之外把他拎回去,他的父亲是退休老干部,听到儿子辞掉稳定工作跑出去时,差点背过气。 “简直胡闹!”老父亲气得声音颤抖。 他连夜坐车返回家中,与父母对谈了三天,至此相互协议,彼此接纳,把这一切交给时间。 这个期限是一年。 如今,说起这些,他依然喜忧参半。他感谢自己的选择,父母的理解,也感谢命运的馈赠。 这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话到深处,愈发真挚。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多幸运,能不过世俗的生活,又会需要多大勇气? 离开了大理,闲暇时候,翻看朋友圈,看到老杨和白,结婚,度假,四处旅行,他们拍春花秋月,碧水蓝天。 美得令人沉醉。 生活仿佛在别处。 04 很喜欢曾看过的一个视频。 一位艺术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用泥土代替颜料做原材料。 他去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便搜集当地土壤,调制颜色,整理。 他尤爱画那繁复的图形,细密的花朵和藤蔓,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原本就附着在建筑上,是那么精巧得当。 只是后来,接受采访,他神情落寞地说: “一想到我开始作画就是以一种向着它死亡的方向前进,就倍感悲伤。” 作品因是泥土而变得无法保存,一场大雨就可消磨殆尽。 我不知道他要承受多大的阻力去坚持这件事。 他只是让那些存在于脑海的画面肆意流出,他说:这个世界有太多遗憾的美,我想去亲身体会,去拥抱那些真实的感受。 “即使明天不复存在,今天也要继续。” 我突然就想到了向死而生。 05 美是什么? 是那抛入水中,卸下矫揉,洗去一切庸脂俗粉却依旧美丽的女人。 是那敢于面对一个“本我”、“真我”的赤诚之心。 我所谓的美,绝非肤浅的美貌,亦不是那年轻时闪着苹果光泽胶原满满的皮囊。 它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是一颗不被世俗牵绊的心。 如女神张曼玉,岁月毫不客气地对她举枪,她已然不再美丽,只是保有风骨与柔情。 她说:人不是一定要多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美要加上滋味、开心,别的东西,才是人生的美满。 三毛与荷西搬到撒哈拉沙漠,邻居的打扰、沙漠的风尘、物价的离谱都未曾让她离开那片土地,她甚至把棺材木做成桌子,捡拾骆驼头骨,让母亲寄来毛笔字画,亲自粉刷墙壁,把她在沙漠的家布置成了一间特别的艺术馆。 她只是在杂志上看到一张撒哈拉的落日美景,就毅然决然选择了前往。 那么,生命中总有些美要与世俗保持点距离。 06 不过世俗意义上的生活,就是为自己找点兴趣和爱好,让腐朽的日子发出新芽,去打败那日复一日的贫乏枯燥。 不在世俗的年龄结婚、生子,就是不因婚姻束缚了自我,失去心中的理想。 如果说鲜花无用,器物无用,那世上无用的东西太多了,诗歌、音乐概莫能外,但生活需要这些 “无用” 才不至于那么粗糙。 一个人真正的美是什么? 是独立和自由,拥有能力,成全自己。 学会与世俗保持点距离,平心处之,因为周旋在生活里的,除了柴米油盐,还有美与想象。 愿你美丽动人,芳香依旧,即使岁月使你老去,也依然跳动一颗年轻的心脏。 从今天起,做一个美人,活到敢于面对自我。 所谓“美人之美,在美之外”,大抵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