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那些少爷不同,他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跟那些少爷不同,他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2016-05-17    19'33''

主播: 已婚贵妇

72 2

介绍:
【更多】欢迎联系或提出播客建议: 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ID:xiaofo_freya 新浪微博:@笑佛Freya 谢谢U^_^ 近日江苏省公布,将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安排到中西部省份。此举一出,江苏的高中生家长立刻炸了锅。江苏本来就出了名的难考,竟然还要调名额支援中西部? 高考大省减招,并不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而农村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固然也不是只靠调配录取指标就能解决的 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是我们镇历史上高考成绩最好的人。 但我一点都不为这件事感到骄傲,一个人口过万的镇,50年来就出了一个高考全省前500的人,显然不是因为我太优秀。 难道是因为其他人太差吗? 我可以很轻易地用自己的经历给你们讲一个励志故事:我上学比别人早一年,又跳了一级,初三那年我12岁,每晚11点半睡觉,早上5点起床,周末不放假,每周唯一的假期就是周五晚上不上课,周六早上不上早读,因此可以10点睡觉,7点起床。就这样我用一年时间,把自己的成绩从全区100名开外提升到全区前三,最后考上了省会里最好的高中之一。 是不是感觉非常了不起,非常振奋人心? 但这个故事里有些小细节我并没有告诉你:我初中时,父母皆是学校的老师,所以我任何时候都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比如我的座位周围永远都坐着班上最努力成绩最好的一群人。 我的家就住在学校里,家与教室相距不过几十米,我可以把吃饭和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 最重要的是,我的父母曾在省会工作过两年,知道那里有的高中面向全省招生,而在我之前,镇上从来就没有人想到过,原来自己还能去省会上学。 而初中与我一样努力的人不下10个,最后他们之中高考成绩最好的人勉强上了一本,比我低了上百分。 我的高中,每周放一天半的假,每天三个半小时的晚自习从来都是自由安排。下课时大家讨论着美剧和动漫,下午放学先约一场野球再去上晚自习。 而他们的高中,每周只有半天假,晚自习被分成不同科目,以自习之名,行上课之实,生活永远是教室食堂寝室的三点一线,五年高考之后还有三年模拟,书山卷海的围城里,日子总是缺了些生机。 我不敢说我比他们更为努力,但从同样的起点出发,在高考的终点上,我却比他们多出了接近100分,而且,多出的或许不仅仅是这100分。 我的表哥当年在一所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念书,他时常对我说,学校就是江湖,每一个宿舍都是一个江湖的据点,宿管就是江湖上的城管。 我年少时曾羡慕这热血江湖,但如果我真的在这江湖中成长,还会有在写字楼的落地窗前敲下这篇文章的资格吗? 同样地,我的高考成绩,有多少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又有多少归功于那些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节,我没有答案。 都知道寒门难出贵子,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寒门学子连好大学都考不上了? 要知道,高考向来被称作人生最后一场公平的考试,是许多既无资本,又无人脉的农村学子通向中产阶级最大的希望。 我想,这些年来我的所见所闻,或许能够给出部分解答。 1 学生:人生的可能有一万种 但选择只有两种 初中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和大家不一样。 他连绰号都没有,因为他不太招人喜欢。 老师不喜欢他,因为他上课老是开小差,在课桌底下鼓捣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同学也不喜欢他,因为他不跟人玩,下课了就拿出一个攒了几周零花钱买的放大镜,有时候去沙堆旁边观察新出现的蚂蚁窝,有时候就在正午的阳光下默默把阳光聚焦在自己做出的那些纸玩意儿上,直至化为灰烬。 后来他的放大镜连同着抽屉里的小玩意儿一起没收,再后来他也不见了,听说是和父母一起去广东打工了。 如果他一直都做着他的小玩意儿,我相信他也能靠此养活自己。 可惜他的人生并没有这个选项。 对于大多数农村少年而言,前途是一道只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一个选项叫读书,另一个叫打工。 而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天空的少年大都会觉得后者更有诱惑力。 我初中入学时,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都有接近70人,到初三毕业时,年级一共4个班,每个班40多人。 另一半人他们都去哪儿了?他们都未成年,连一份正规的工作都难求,他们大多在你看不见的小工厂,日复一日缝一根线或钉一颗螺丝钉,或者在你看得见的路边卖10块一条的beats耳机,贴一张5块钱的祖传专业贴膜。 这样的工作缺乏各种意义上的保障,所以受伤乃至死亡并不是罕见的字眼,仅与我同级的人之中,就有人在修理机器时忘记关闭电源,同事不知有人在里面,启动了机器,最终尸骨无存。 还有人打工一年回家,因为一分钱都没有存下来而遭到家人的奚落与鄙夷,然后在家人出门时一个人喝下了一整瓶农药。 这样的故事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连在都市报上占一格新闻的资格通常都没有。 为什么不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想不是农村少年们缺乏勇气,而是从小只上过语文课和数学课的孩子,又怎能知道人生的一万种可能究竟是什么。 跟那些少爷不同,他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2 教师:要不是找不到工作 谁愿意去农村当老师? 农村老师水平低吗? 其实不低,以我的初中为例,老师大多是上个世纪的师范毕业生,而在那个年代,只有中考成绩最好的一批人才有资格做师范生。 我的父母都是当年的师范生,每次同学聚会到最后都离不开一个主题:过得最好的人,都是最后没去教书的人。 在我的初中,2015年一名20教龄教师的工资是3500元,而且这是刚刚涨过工资后的结果 这还是有编制的教师才能拥有的待遇,没有编制的教师,也就是代课教师,上着更多的课时,每个的工资不到1000元,比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 去年过年回家时,父母告诉我,学校有一位很受学生喜欢的年轻的女代课教师辞职了,结婚当起了家庭主妇,原因无他,在这个年代,不到4位数的月薪实在是只具有象征意义。 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 如果一名20年教龄的老师的工资水平仍然远低于国家平均工资水平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1】课堂之外,教师纷纷寻找“副业” 我过年回家时,发现自己过去的老师大多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有的是电脑店主,有的是打印店主,有的是淘宝店主,有的是鱼塘塘主。 学校也无法禁止这些行为,毕竟工资水平摆在那儿,即便过日子还勉强够,但孩子结婚要买房怎么办?70岁的父母生病了怎么办? 断人财路犹如断人生路。 为什么不开补课班? 第一,政策不允许,第二,在农村,没有多少家长愿意花钱送孩子补课。 所以有的老师会在冬天周末5点起床,顶着接近零度的清晨的寒气,骑两个小时的摩托车进城补课,这样一天可以收入200元。 而当副业收入接近乃至超过主业时,又有多少老师还愿意潜心教学呢? 【2】教师得不到尊重,知识也得不到尊重 对于绝大多数农村青少年而言,他们没见过写字楼里喝着咖啡的白领,没见过月入五位数起步的程序员,没见过谈笑间都是多少个亿的金融圈。老师,就是他们见过的最有知识的人。 最有知识的人传授了20年知识,收入还不如你直接去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去当一名工人,你又拿什么去劝诫他们好好学习呢? 教师是呵护祖国花朵的园丁,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但再崇高的职业也是要拿来吃饭的。 过不好眼前的苟且,拿什么教人诗和远方。 3 家长:读书苦,读书累 不如参加黑社会 农村现在穷吗? 应该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穷,至少去年过年回家时,省道都堵起了车,路两旁全都是近两年新建的楼房。 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楼盘,私家车和人满为患的麻将馆,但似乎并没有带来对知识的尊重。 这并不难理解,如果按照财富排名,那么农村的职业排序前三名应该是:建楼盘,开赌场,挖工地。 最富有的人往往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其财富的累积往往也和其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并无关联,所以越富有,反而越轻视知识。 所以每年回家,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广为流传:“那个谁家的孩子考了个三本,一年学费差不多两万,读四年书把家里倒是读得倾家荡产,现在在家呆了一年啦还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当初直接去工地打桩,一天两百块呢!” “考到好大学又怎么样?人家北大毕业都还卖猪肉呢!” 他们并不知道,卖猪肉的北大人,已经把猪肉卖到全国连锁,年入千万。 他们也不知道,生活除了眼前的工地和砖,还有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和肯尼亚草原的角马。 他们不会知道,所以也不会觉得自己何错之有。 只是反智主义的种子,终究难以培养出文明的嫩芽,孩子们也渐渐开始传颂起“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的民谣。 4 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懒 we were born equal 以上的这些故事,都是我的亲身体验,讲述出来,是因为虽然人人都知道教育不公平的存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农村学生的经历有清楚的认知。 而在我上大学后,这样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穷人、农村人之所以穷,都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且没素质,所以活该穷,活该被歧视。 确实,全中国的井盖都是他们在偷,全中国的女婴都是他们在打,犯错者受罚,天经地义。 但我仍希望人们能认同这样的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反智的土壤结不出文明的果实,当果实出现问题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培育它的土壤。 农村人并不是天生就低人一等。 是的,我上高中才第一次坐出租车,第一次坐电梯,对于城市文明而言,如今我不过是一个10岁的孩童。 但我不会为没钱旅游而伤悲,因为回家时我时常走到离家不远的湖边,看夕阳在湖面洒落一片金黄,湖鸥在水面飞翔,想起高中课本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内心无比安宁澄澈。 我不会为没有玩物而伤悲,因为我可以用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片树叶,吹出城市里听不到的鸟鸣声,这是过去伴我入睡的声音。 我不会因为错过流星雨而伤悲,因为过去的炎热夏夜,我时常和父母在操场上铺凉席而卧,这时只要睁开眼,就能看到整个银河。 没有一段经历是没有价值的,农村同样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我。 而物质上的绝对平等,我从未奢求。 也许我奋斗20年的结果,不过是能够与城里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绝不会因此自卑,因为我更在意的,是在人生这场接力跑上,我这一棒究竟能走多远。 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生而平等。 漫画新栏目《职场你萌说》,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体替你们鸣出一件职场上的不平事!嗷~~ 第32集:职场就像迷宫,你用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