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依然年轻的你:欲望、标签、天才、人生目标和经历·Denny

给依然年轻的你:欲望、标签、天才、人生目标和经历·Denny

2016-05-19    60'00''

主播: 已婚贵妇

51 0

介绍:
【更多】欢迎联系或提出播客建议: 个人微信公众订阅号ID:xiaofo_freya 新浪微博:@笑佛Freya 谢谢U^_^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开始创业。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先说点别的,也就是过去的一年里,想和大家分享但是一直没说的一些话。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 1 那些最容易被误解的事 关于欲望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二十出头收入一百多万的金融朋友、三十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 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说你助动车帅的人。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 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一千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赚到的第一笔一万元和第一笔一千万元,第一辆十万的车和第一辆一千万的车,第一个女孩和第十个女人,第一个男生和第十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著名的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关于感谢 感谢所有支持你、欣赏你、否定你、看低你的人。 我一直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是一出生就上了好到可以改变我的学校,一直到六年前,我都不算是个好学生,学生生涯当过的最高的职位是小队长,期中期末考试好像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三,有一年甚至还是全校倒数10%,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传播我受到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感谢。 今年上半年还在上创业课的时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项目的开发,另一边又创业课项目团队中的其他四个成员眼看即将毕业,完全不作任何事情。我的教授Gelburd,一个前创业家,也是我在沃顿的第二个导师,他并没有因为我一个人担纲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准备而减轻对我们团队的项目的要求,但是他给了我很多鼓励。期末演示日的那天,我在一天有三个期末演讲的情况下,被迫一个人完成了80%的项目演示。没有什么奇迹,我们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在我毕业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这门课的成绩。Gelburd给了我A+。我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他回复我说,每一年上这个课的学生中,真正去创业的不出三个,I think you will become very successful。 收到他的邮件,我告诉我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曾经看好你的人。哪怕只有一个看好你的人,为了那一个人,你都必须要坚持下去。 同样地,过去的许多年里,我被许许多多人否定过,甚至包括身边很好的朋友。从五年前的:“就你也想进沃顿?”一直到过去几个月里的:“你还是别创业了吧”,“你肯定不会辞职的”等等。这些否定和质疑一路上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在美国的这六年,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许许多多强大的人,他们强大的地方可能是一些人生经验,可能是一个很偏门的技巧,有或者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坚持了几十载的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