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光:我所追求并推崇的私语式影像笔记(有毒的心里话)凹凸TOA

吴文光:我所追求并推崇的私语式影像笔记(有毒的心里话)凹凸TOA

2022-12-15    31'08''

主播: 凹凸TO ALL

297 2

介绍:
在第二届凹凸镜DOC纪录片影评大赛颁奖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了终审评委吴文光老师,为观众带来的纪录片影评创作分享:我所追求并推崇的私语式影像笔记(有毒的心里话)。与上一届活动上,邀请孙红云老师做的分享:纪录片鉴赏与批评。这类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座不一样。 吴文光老师分享了他独特的观点:电影评论,除了评价,论文之外,还有另外的路子,就是手记,从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作品,像是“一棵树看另一棵树,一个铁匠看另一个铁匠做手工活”,这样的观点,让我想到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 在他的身体力行之下,草场地工作B站正在进行妈妈工作坊的培训,同时,还有一群从草场地工作站出来的青年创作者,正在勇敢的创作和发出声音。 以下为讲座音频实录: 讲述 吴文光 拍摄纪录片:《流浪北京》、《我的1966》、《江湖》、《治疗》、《调查父亲》、《自传:穿过》、《自传:挣扎》、《度过:1章→围困》等。著作:《流浪北京》、《革命现场1966》、《江湖报告》、《镜头像眼睛一样》。策划运作村民影像计划(2005)、民间记忆计划(2010)。 主播 张劳动 制作 凹凸TOALL  背景音乐 潘凡《凹凸光波》 半根一《人们》前奏 #56期 时间线提示 Time Line 3:12 纪录片的创作环境从来没有好过; 7:09 纪录片影评的分类,论是学术,理论。评是介绍电影,或者影片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除了评论以外,还有笔记; 9:00 大量的纪录片,很多观众都没法看到。举颜峻和李大眼的例子。从评论人到创作者; 12:51 作家毛姆写过一本关于别的作家书评的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是不一样的; 14:20 国内影评人写评论,收入来源很少,稿费很低。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 14:52 法国的戈达尔,最早是影评人出身,发表在《电影手册》上,后来戈达尔决定自己做电影导演; 16:12 以自己为例子,从90年代开始去国外参加电影节,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在上海《书城》发表专栏; 22:50 对这次投递影评作品的思考; 23:20 投递作品里面很多都是作业,很难看到自己的东西; 26:50 不要去哀叹纪录片行业太难,来自民间的力量一直存在,这个环境永远不会对你青睐有加的,做自己可能的东西最好; 28:12 草场地妈妈工作坊正在进行,有些母亲也拿起摄像机成为了影像的参与者; 29:55 创作能让我们感受到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