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之美2-敕勒歌

吟诵之美2-敕勒歌

2016-03-16    12'23''

主播: 美俊朗诵

862 10

介绍: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乐府诗大家都很熟悉了,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咱们读书的时候老师讲到这首诗时,老师们会用无比激动陶醉的语气给我们描绘大草原的广阔无垠、豪迈雄壮、严峻高大、苍茫辽远......,有你能想到的所有好的词,我们在下面瞪大眼睛,心里想,美吗?有什么好美的!轮到我们读的时候就是这样面无表情念课文相: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心里还想着敕勒川有什么美,一年四季北风刮,没有树来没有花,早穿棉袄午穿纱,叫你过来住几天,保证你哭的哇哇哇...... 因为这么多年咱们也都是这样来读诗的,也因为心还没有扩展出去,即使加入了朗诵的语气语调,敕勒川也一样是没有活起来,直到有一天我听到陈琴老师吟诵的敕勒川,当时就震撼了,我一下就理解了敕勒川的美! 特殊的气候造就它没有繁密多彩的植被;没有曲折湿润的水域,单调是你能唯一想到的词,然而大自然在这单调中,充分显示出它的严峻、粗犷、高远、广阔、豪迈、苍茫...... 就是因为它一年四季北风凛冽才可爱,就是因为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才动人,就是因为它一眼望去除了天空日月便一无所有,才有包容万象的气魄,我这么多年埋怨它的荒凉,不曾想就是因为它的荒凉才留给我生命中如此多的想象空间,去年开始我有点懂了它的壮美,我爱上了夕阳下的的土坯墙,它在金色的余晖下有沙漠中的孤寂,它那么小,那么残破,却屹立在那里几百年不倒,我爱上了一望无际看不到边的向日葵,它们齐刷刷的随时看齐太阳的角度,犹如随时待命的战士,我站在高岗上,极目远眺,天野相接,无比辽阔,我才懂是它一只把我的目光引向高远之处。 冬日里零下三十多度寒风刺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看到黄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场景,我看到光秃秃的阴山山脉只有峭楞楞的脊梁,千万年来北风吹过它的胸膛,它挡住了凛冽的寒风,才有河套平原的肥沃,才有敕勒川的丰美。 怀着对阴山深深的敬仰之情开始吟诵“敕勒川” 这首诗敕勒两个字是入声字,读短促音,前两句“下”和“野”押韵,这里读YA,后面两句“芒”和“羊”押韵,ang属于阳声韵,是大开口度的元音接后鼻音,后鼻音不改变口型,持续大开口,因此其字多有开阔、向上、遼远之意。 吟诵时韵字是拖长的。 敕勒川,“川”是一个大开口的音,好似骑着骏马飞驰在草原上,打开双臂,拥抱蓝天的姿势,川的声音特别长,回荡在天地间,“山”的音比较长,好似长长的山脉,“下”是仄韵,读的重,而且是上去再下来的感觉,发一个饱满的“橄榄音”,会有一个空间感,从山顶到山下的感觉,天似穹庐,“穹庐”挑高, 庐字抒情,在陶醉,笼盖四野,ya一个大开口的音,要表现一个苍茫天空,四个仄声,平低仄高,四个一字一拍的重读,雄壮就出来了, 接下来情绪是舒缓一些,面对苍茫大地,抒怀,所以ANG 这个韵是用来抒情的,你在这个天地中是渺小的,屹立天地间不由得会产生一种大的思考,不单纯是景色美了,上升到形而上的思考,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对生命的追问。所以这个天苍苍,野茫茫,吟诵时就不是那种狂喜状态,而是稳稳的,思索状。风吹草低现牛羊,风是平声,慢慢的,不是风急天高猿啸哀里的风,是温柔的风,然后就看到了可爱的肥嘟嘟的牛羊,到这里整首诗吟诵完毕。  前面我上传的录音是对着话筒室内录的,感觉就差一些,假期的时候我对着阴山大声的吟诵过敕勒川,吟诵多遍一直找不到最满意的感觉,就算是嗓子喊的撕心裂肺,也不可能听到阴山的回声,因为天地实在太大了,天地也不稀罕你的赞美,它从无始而来,走向无终,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更多吟诵音频大家可以到喜马拉雅或者荔枝关注“美俊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