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探秘之普氏野马

国宝探秘之普氏野马

2022-09-13    04'24''

主播: 小璐的科学故事

1026 1

介绍: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璐,欢迎收听《科学大众•小诺贝尔》(低幼版)儿童科学杂志音频栏目——《小璐的科学故事》。 国宝探秘之普氏野马 文/Jessie 音频主播/朱暄 音频支持/古谷、白溿 后期制作/云天 编务/夏越、郝雅文 1868年,俄国的一名探险家在准噶尔盆地遇见了一种土生土长的野马,并将它命名为普氏野马。我们曾在7—8期杂志中提到过普氏野马,这是世界上原有的300多种野马中唯一生存下来的品种。它们的数量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目前世界唯一幸存的野马品种,共同见证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传奇故事。 普氏野马一般体长210厘米左右,肩高大约110厘米,体重可达350千克。与家马相比,普氏野马的颈鬃短而直立,体形略小,而头部则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看上去憨厚朴实。 为了适应荒漠中艰苦的环境,普氏野马体态丰腴,毛发致密,这都能帮助它们保存热量、抵御严寒。尤其在秋季,野马需要吃掉大量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富含营养的植物茎叶及种子,在体内存储脂肪以便过冬。要知道,在准噶尔盆地,冬季漫长,温度很低。而普氏野马却能在这少有食物和水源的环境中熬过寒冬,迎来春天。它们的体能与意志力都十分令人钦佩。 性情凶悍,驰骋如飞,勇敢善战是人们对普氏野马的第一印象。的确,它们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过着悠闲的游移生活。在荒漠中迁移,马群要靠智慧与经验辨认方向。为防止在前往水源地时走失,它们通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进。晨昏时分,马群会在泉溪边饮水。闲暇时,群体中的个体还会在进食之后轻轻地啃拭对方,互相清理皮肤……
上一期: 跨越“天堑”
下一期: 凶猛的水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