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昌朗读《对孩子一定要少表扬多鼓励》

谢文昌朗读《对孩子一定要少表扬多鼓励》

2015-11-03    12'05''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557 36

介绍:
对孩子一定要少表扬多鼓励 文: 郑委 朗读:谢文昌 博文类别:爱与幸福知识类 博文发布时间:2013-07-29 我在家长教育课程中,会指出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用的四种错误方法,这四种错误方法非但没有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越使用孩子的问题越严重,“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我还告诉大家,一定要转换过来方法“化要求为帮助”,“化表扬为鼓励”,“化批评为评价”,“化讲道理为1-2-3-4-5”,在讲解细节中,学员们最难理解的是“化表扬为鼓励”,因为有很多人都说“好孩子的是夸出来的!”也有很多人说“孩子越表扬越自信”,我就会反问“你见过多少个每天表扬,孩子特别优秀的?”,“你觉得正常人能受得了那么多的夸奖吗?” 其实表扬越多,孩子的问题越大。所以我在课程中总是讲“少表扬多鼓励”,因为表扬讲得是结果,鼓励关注的是过程,一个人表扬多了,他就会关注结果,一个人执着于结果的时候,其实就是欲望了,一个人担心结果的时候,其实就是焦虑甚至是恐惧了,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我们关注的结果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既不是欲望也不是焦虑恐惧,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的关注过程,把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的做好,享受每个环节带给我们的快乐、愉悦或者是过程中战胜困难和改正错误内心升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最终结果一定是最好的。因此,我们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表扬孩子的结果,而忽略了鼓励孩子的过程的努力,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我说几句话: 1、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表扬,其实根本不是表扬,他的表扬带有某种目的,这根本不是表扬,而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换,中国孩子最讨厌家长的这种虚伪,因为你表扬我是有目的的,所以你不爱我不欣赏我,我很讨厌你,等着孩子长大,很多孩子会气愤的说:“你别表扬我了,想让我做什么就直接说,虚伪不虚伪”。这样的表扬多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就没有了威信,家长没有威信,孩子就不再在乎家长说得话。这就是虚伪表扬带来的危害。 2、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表扬的是孩子的人品和人格,这对孩子伤害特别大,“千万不要表扬孩子的人品和人格,一应要鼓励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例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天下做好的孩子!”...诸如此类的表扬,这类的表扬多了,后果是什么?后果有两个,第一个,如果孩子不觉得自己好,你这样表扬他,他会觉得你极其虚伪,从而和你产生对抗:“我哪有那么棒?!”,第二,如果孩子接受了你这样的表扬,他会关注自己棒不棒,自己聪明不聪明,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虚荣心,当他觉得自己不棒的时候,不聪明的时候,那我就选择逃避或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造成想赢怕输的心态,一个孩子有很强的的想赢怕输的心态(学龄前孩子想赢怕输的心态是正常的)就很难取得大的成绩或成就,孩子想赢怕输的心态越大,这个孩子越没有平常心,这样的心态对孩子成长和成功非常不利。因为想赢,所以会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或者压力焦虑(抗压抗挫折能力差),发现赢不了,就放弃(逃避和找理由),这都是表扬惹得祸。 3、少表扬多鼓励,鼓励就是关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指出过程中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具体。这其中最最最最最最关键的是:鼓励的前提是家长内心真的对孩子所做的行为认同和欣赏,这点特别的重要,很多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学得是技巧和方法,把鼓励的模式学好,回家就用在孩子身上,孩子仍然不领情,为什么?因为家长嘴上在鼓励,心里其实并不认同孩子,这又是一种虚伪,因此,学会鼓励的前提就是“心里欣赏孩子”。所以我常常和家长们说:“家长来学习,是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调心的过程那不是一蹴而就的,调心的过程是缓慢而优雅的。家长不要急,慢慢来,因为教育没有特效药,尤其是家长教育。 昨天我的学员李菁京在微信上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鼓励和表扬的巨大区别》,通过西方心理学家的实验说明了我的“少表扬多鼓励”的观点,感谢李菁京,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的新老学员了解掌握我们的“少表扬多鼓励”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