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 朗读《缺爱不是真相 | 父母都有一颗赤诚的心》

何兵 朗读《缺爱不是真相 | 父母都有一颗赤诚的心》

2021-04-29    11'22''

主播: 爱与幸福博客朗读

1351 6

介绍:
《缺爱不是真相 | 父母都有一颗赤诚的心》 原创: 公众平台编辑组 郑委老师 发布时间:2021.4.28 朗读:何兵 正文: 我们在探索“我是谁”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到原生家庭,因为这是我们“来时的路”,正是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成为了当下的自己。 了解原生家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是为了怨父母,从而给自己的不良习性找借口。 了解原生家庭是为了更好地直面自己,不是为了把它当成你逃避成长的理由。 例如:现在很多人会说自己是缺爱的,他们觉得父母不爱他们,觉得自己很可怜很可悲很缺爱,甚至有些人还在网上团结起来批判父母。 当你觉得是父母的问题,你怨他们,希望他们改变了,你就有爱了。这个逻辑很通顺,可是,你有成功过吗?改变父母实际上是死路一条,最后你会发现你努力了一辈子,还是回到了原点,走进了死胡同。 所以,今天我们想探讨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缺爱的人呢?这个问题很重要,重要到你一生是否幸福就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想对已经成年的成人说:缺爱不是真相。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任何一个父母“能真爱”孩子。看到父母爱你的那颗心,爱也就回到了你的身上。 请看小纪的践行感受: 在我8岁的时候,爸爸离开了这个世界,妈妈带着弟弟去了继父家,留下我一个人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以前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一去不复返了,我觉得妈妈只爱弟弟,留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她们不再爱我了,慢慢地,我也将自己封闭起来,活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孤岛。 在我长大的时候,妈妈看到别人有可以赚更多钱的机会,就会叫我也去做那个行业;每次亲朋好友买车、买房的时候,妈妈也会跟我说:他们超过你,比你拥有的多了,你什么时候能赶上? 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总会跟我要物质,每次我也尽力去满足她。当我给不了的时候,我就会恨自己,同时也会怪妈妈,觉得她根本不爱我,我只不过是满足她虚荣的一个工具罢了! 这几年的学习和成长,我一直都在直面与妈妈的关系,每一次的践行都让我感觉到妈妈对于过去的无奈,如果可以,她也不想和我分开。 我更看到了妈妈对物质攀比背后是她内在的缺失造成的焦虑和恐惧,她担心我跟弟弟两个人过上苦日子,被人瞧不起!她觉得有钱就会有一切,她不停地要求我跟弟弟努力赚钱,她自己也在努力赚钱,把自己活成了机器人,拼尽全力都是为了给我们姐弟争面子。 我在不断看见自己的同时,也看见了妈妈这个生命,我内心感受到的爱越来越多。 例如:每次听到妈妈羡慕别人挣钱多时,我不再觉得她是对我的否定,也不再跟她对抗了。我能看见她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孩子是最好的以及想为儿女好的那颗心,那就是爱,一个母亲对孩子最深的爱。这跟我希望我的女儿要做最优秀的人是一样的。 现在对妈妈说话,我也开始温柔体贴了,每次看见她心里都充满了喜悦。就如,今天上午11点,妈妈打电话来,说烧了适合我吃的饭菜,怕打扰我休息,就选择11点打来。 我知道妈妈昨晚身体有点不舒服,可她今天依然早早去菜场买我喜欢吃的,我的心里真的是满满的感动。 现在吃着妈妈给我做的饭,味道已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之前吃的是饭是唠叨,现在吃的是爱,是妈妈的味道,是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珍惜! 妈妈依然是原来的妈妈,而我不再是原来的我。我从过去一个冰凉的孤岛,开始变得柔软,开始能给到女儿,给到妈妈,给到身边人更多的温暖和爱了。 中国文化讲的是性命之学,每个生命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成就一条好命。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好,你是命好,但不一定能成为好命;而你的原生家庭不好,你反而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一条好命。 例如:有个女学员特别恨父母重男轻女,光爱弟弟。 我问她:那是你过得好,还是你弟弟过得好? 她说:我过得好。 你看她父母对弟弟好,却把弟弟溺爱了,结果弟弟变得不成器,而她成器了。她不懂得这么想,还一直恨着父母。 父母给你的命里是包含着爱的,任何一条命都可以学习如何爱。你是一个成人,你本身就有这些能力,可是如果你自私到总在自己不好的感受中挣扎着,总想让父母、爱人、孩子让自己感受好,那你不就把自己的命活得失色了吗?如果你感受好了,啥问题都没了。 例如:你的妈妈爱唠叨,你说“妈妈,你唠叨怎么像唱歌一样”,你妈妈能不高兴吗?会不好意思呢?你不是,你烦她,她就会更唠叨。 而你烦她,不就是希望让自己感受好,不就是希望她改变吗,可这能成功吗?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依附于“要”。我们讲的“要”,也就是佛家讲的“贪”,越要越没有,越给越拥有,这就是规律。 所以,在爱与幸福里有很多像小纪这样愿意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来让自己好命的学员,不让自己活在怨天尤人中,而是学会感恩父母,爱好孩子。 当你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爱好孩子,你不就已经有爱了吗?你怎么还会缺爱呢?你缺的不是爱,你缺的是学习和成长自己。 面对孩子时,你是父母,孩子还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你学习真爱去爱好他,而不是要求孩子看到你的心。 学习真爱,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孩子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学习真爱,只是为了尽量多地让孩子和他人感受到我的温暖和力量。 在学习真爱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我们永远都学习不到真爱,只能无限接近真爱。